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创作冲动"
196 条 记 录,以下是31-40 订阅
视图:
排序:
风规自远 才见天心(四)——话剧表演艺术家于是之的艺术之路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11年 第4期 76-80页
作者:黄维钧 
登顶之作---《茶馆》掌柜王利发1、王利发引发的创作冲动和"心象"的构筑《茶馆》已被尊为中国话剧民族化的巅峰之作,在中国话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产生了很大的国际影响。此剧初演于1958年,第二次演出于1963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形散而神不散”新议
收藏 引用
《中学语文教学》2002年 第7期 29-30页
作者:李旭山陕西汉中中学723000 
'形散而神不散'既可说明'神'的重要,也可说明变化丰富的'形'才是支撑散文大厦的基石.在一定意义上,散文史也就是形式与风格不断演变更替的历史.一方面新的艺术感觉、艺术经验要求我们寻找新的形式,另一方面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开拓者的足迹》所追求的
收藏 引用
《当代电视》1989年 第2期 15-16页
作者:潘霞 
总体设想及主题思想 随着改革形势的不断发展,改革题材的影视剧目也不断应运而生。从电视艺术的时效性来看,反映现实生活的剧目,应更能发挥其艺术的特长,收到最为广泛的社会效益。然而这类剧目又往往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收不到预期的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鲁迅的文学本质观
收藏 引用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 第3期21卷 4-13页
作者:夏明钊 
什么是文学,或文学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的问题,也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到目前为止,仍是一个叫人困惑、令人苦恼、却又使人感到必须解决而且还是一个饶有兴味的问题。1925年,郭沫若就在他的《文学的本质》一文中兴致勃勃地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真实的和想象的——《上海一家人》小议
收藏 引用
《中国电视》1992年 第6期 50-51页
作者:杜高 
一李若男是《上海一家人》的灵魂。评价这部长篇电视剧的艺术成就,评论家的视点不能不首先落在这个艺术形象上。李若男形象的真实性,它所包含的人生内容和情感内容,这个形象的价值和它所体现的社会意义,是评论家最感兴趣的问题。正是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诗人的剧 剧作家的诗——郭启宏剧作印象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1991年 第5期 47-50页
作者:周传家 
为“脊梁”树碑立传近20年来,郭启宏辛勤耕耘,埋头苦干,发表、演出了近20出大戏。从选材和形式来看,古今中外兼有,悲喜正谐俱全,但剧作家注目最多、讴歌最力的还是中国历史上的“脊梁”。旧戏里常有“擎天白玉柱,驾海紫金梁”之类的唱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重建剧场——关于戏剧振兴路子的一点思考
收藏 引用
《上海戏剧》1993年 第2期 9-11页
作者:李建平广西社科院文研所 
说到剧场,人们往往总是只谈到剧场的硬件一面,即它的有形的物质“场”内涵;而剧场的软件部分,即它那无形的审美“场”的一面,许多年来被人们忘了。当前戏剧的危机,电影电视的冲击自然是一大原因,但我认为,根本原因还在于戏剧自己,在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杨苏创作的第二次丰收
收藏 引用
《民族文学研究》1989年 第6期7卷 73-79页
作者:李丛中 
一在白族作家杨苏三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出现了两次创作的高潮,获得了两次创作的丰收. 第一次创作的丰收,是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当杨苏在景颇人的火塘边,傣家人的竹楼上尽自己的宣传部长职份的时候,绚丽多彩的生活,闪着新时代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马少波和他的《十五贯》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1993年 第2期14卷 74-76页
作者:章诒和 
四集京剧电视连续剧《十五贯》,是老戏剧家马少波同志九十年代的新作。它收入最近出版的《马少波戏剧代表作》一书。该剧是少波同志应台湾京剧艺术家之约,据《双熊梦》传奇和昆剧本《十五贯》重新加工改写的。并悉它将由海峡两岸的艺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梦、灵感与非自觉构思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研究》1994年 第6期 96-101,122页
作者:苏宁四川省社科院 
梦、灵感与非自觉构思苏宁现代心理学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发现了无意识。无意识的发现,为理解梦、幻觉、灵感等神秘的、难以理解的精神现象,提供了理论和方法。而梦、幻觉、灵感与文学的关系,充满了神秘而有趣的现象,本文将分别对这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