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创造形象"
1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关于形象五层含义的哲学思考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辑刊》2002年 第3期 19-24页
作者:罗长海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文化传播系上海200041 
形象”的含义可以深入解析为五层 ,即 :个体形象、类形象、组织形象、艺术形象创造形象。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感觉论、比较论、系统论、形象思维论和实践论 ,相应地对这五层含义分别加以研究 ,可以揭示出形象五层含义的本质和界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辛弃疾词艺术形象创造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学研究》1993年 第3期 41-45页
作者:马良信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词人,他创造了“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刘克庄《辛稼轩集序》)的《稼轩词》,以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成就,把宋词推向了新的高峰,为中国文学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试就辛词在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形象思维的定义及其基本思维形式
收藏 引用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 第1期19卷 81-89页
作者:陈学迅 
抽象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三段论的形式所进行的基本思维形式。那么与抽象思维相对的形象思维又是怎样的呢?它的基本思维形式是不是也与抽象思维一样,有个“三段论”呢?本文想对此进行尝试性的探索,与美学界的先行者们共讨。一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比兴”到“兴象”——汉唐诗学形象理论发展轨迹试绎
收藏 引用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 第4期22卷 71-77,89页
作者:孙敏强 
从汉儒所说的“比兴”,到唐人提出的“兴象”,我国诗学形象理论走过了数百年的发展历程。本文试图寻绎此过程并以此就教于方家。一、汉儒“比兴”说的意义及其局限“比兴”始见于《周礼·春官》:“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包孕诗情的多彩形象——李瑛诗论之一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 第3期 283-289页
作者:于丛扬 周岩 吴开晋 
概念化,是诗的敌人,有知的诗人都忌讳它。用形象反映生活、表达感情,正是诗歌区别于抽象理论的根本所在。别林斯基曾说:“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李瑛的诗,在艺术上最引人注目的成就,就是注意用形象和图画说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刘勰的文学形象
收藏 引用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 第1期18卷 95-102页
作者:王佑夫 
在我国古代文论史上,人们对于文学形象的认识,早在先秦儒家经典《周易》一书中已见端倪。只是因为我国古典文学一开始是抒情诗独步文坛,“言志说”支配创作,因而,直到汉代辞赋大兴,魏晋文学进入“自觉”阶段,南北朝山水诗成熟,加上哲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对戏曲导演专业开设剧目课的分析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1996年 第3期17卷 80-82页
作者:赵伟明 
我院戏曲导演系自1988——1994年间,共招收三届本科班.从第二届(93级)本科班入学开始,连续两学年开设剧目课,连同目前已进入第二学年的94级本科班在内,剧目课教学已设置三年之久.其间,学生对此课褒贬不一;主教老师的反映有喜有忧;系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略论张以宁题画诗的艺术特征
收藏 引用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 第3期 54-58页
作者:游友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张以宁题画诗的艺术特征鲜明、突出。其典型模式为赞画,再现画境,赞诗人,有时兼及收藏者;言观画感想;借题发挥或离题而去。咏物画题诗不追求体物入微或传神写照,而更注重诗人的主观挥洒、想象比喻,并与观画感想相融合。善于刻画人物形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重评三种艺术起源说
收藏 引用
《漳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 第1期12卷 12-17页
作者:刘庆璋 
本文通过评析,澄清误解,阐明三种被批评的艺术起源说的真谛之所在,并认为此三种艺术起源说的主要价值在于,着眼于艺术的独特性,较具体地、从多方面地探讨了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一种审美创造,是如何得以出现的,因之,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构思中想象的作用
收藏 引用
《克拉玛依学刊》2005年 第4期8卷 127-128页
作者:霍海良山西省阳泉市教育学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