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利己"
1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境界的核心是利他而不是利己
收藏 引用
《荣宝斋》2022年 第8期 166-167页
作者:言恭达清华大学 
(一)冯友兰先生讲的人生“四重境界”,即依据人觉醒的程度而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从物质到道德到精神,一直到天地境界,其核心是利他而不是利己。(二)中华传统文化的进步,要靠哲学去引领与提升。无论是楹联、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胜己胜于胜人 利人利于利己
收藏 引用
《教师博览(中旬刊)》2023年 第7期 41-46页
作者:冯卫东江苏省南通市教师发展学院 
前不久,我给山东某市一个校长研修班讲学校文化设计,其间,有校长问计于我,我将“胜己胜于胜人”这句话赠给了他。我告诉他,“胜”未必是胜过其他人,最重要的是胜过自己,胜过自己的意义比胜过他人更大。第二天,他将标题的后半句“利人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利他”还是“利己”?绿色产品的诉求方式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
收藏 引用
《生态经济》2015年 第6期31卷 103-107页
作者:熊小明 黄静 郭昱琅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江西师范大学商学院江西南昌330022 
如何激发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已成为企业实现绿色经济的重大挑战。基于自我概念和印象管理理论,以绿色产品诉求方式为切入点,探究绿色产品的诉求方式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通过两个实验研究发现,绿色产品采用不同的诉求策略以及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善举营销”利人利己
收藏 引用
《国际广告》2008年 第8期 79-80页
作者:金伯利·安德森·凯莱赫 简曰(编译) 
消费者通常愿为他们认为有“善举”企业的产品支付更多的费用。但人们不了解的是,这一现象会有如此魅力,让消费者甘愿支付的额外费用高达6.1%。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利己还是利他:权力不对称下的教育管理障碍与对策分析
收藏 引用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 第2期9卷 49-53页
作者:孟祥林华北电力大学人文学院河北保定071003 
教育管理过程是在部门管理者组织之下通过部门成员合作而创造集体产品的过程,其间由于制度设计的不合理会使部门管理者具有更多的空间进行制度变通,当部门发展预期较差时部门管理者会做出保护自身职位收益的抉择,部门管理者的机会选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当下道德困境的突围:大格局观
收藏 引用
《江汉论坛》2014年 第11期 74-80页
作者:张鹂 王兴尚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宝鸡文理学院周秦伦理文化研究中心 
"格局"是一个人人能懂、颇有意境却又难以道明的词。考察"格局"在中国文化中的文义流变,可以发现它一直包含着"个人所关注的利益圈的大小"这层意思。从伦理学的视角来看,格局越大越接近善,越小越接近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利己利他的抱怨艺术
收藏 引用
《中国石油企业》2018年 第10期 103-103页
作者:流言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遭遇一个人人都是"麦克风"的网络时代,各种不满情绪在网络和现实空间中扩大着人们的相对剥夺感、不公平感。这种被剥夺感、不公平感越强烈,人们便会抱怨,而抱怨又进一步扩大着他们的相对剥夺感、不公平感。如果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双性经济人假设
收藏 引用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年 第9期 55-68,160页
作者:郑志国中共广东省委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所 
双性经济人假设力求全面反映经济主体行为的利己和利他双重动因及其关系,合理解释理性和非理性两种状态,统筹考虑社会利益最大化和个人合理利益最大化及其制度条件,对经济人的利益关系和行为方式做出新的设计。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直觉和深思下积极互惠行为的信任水平差异:基于收益框架视角
收藏 引用
《心理科学》2020年 第6期43卷 1470-1476页
作者:杨海波 陈小艺闽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福建省应用认知与人格重点实验室漳州363000 
采用2(加工方式:直觉加工vs.深思加工)×3(信任水平:低vs.中vs.高)被试内设计,探讨双响应范式中直觉加工和深思加工下积极互惠行为存在差异的原因。结果发现,(1)在直觉加工中,处于低、中信任时被试更为利己,高信任时更为利他;深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善因营销:利己还是利他
收藏 引用
《广告主》2009年 第10期 30-30页
善因营销,即所谓企业捐助其产品的部分销售收益用于特定的公益事件,以促进其产品销售的方式。这是当前许多企业使用的营销方式之一。美国密歇根大学商学院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这种营销方式不仅仅有助于优化企业自身的形象,也能提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