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制造技术"
1,975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液体火箭发动机增材制造技术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推进技术2022年 第5期43卷 24-39页
作者:张武昆 谭永华 高玉闪 杨欢庆 赵剑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100 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陕西西安710100 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陕西西安710100 国防科技工业航天特种构件增材制造技术创新中心陕西西安710100 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100 
针对增材制造技术在国内外液体火箭发动机领域的应用成果和研究现状,分别综述了增材制造在发动机的制造技术和流程、制造工艺标准以及在发动机推力室、涡轮泵、阀门、总装及其他组件和整机中的应用研究,并展望了增材制造技术在液体发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复合性眼眶骨折修复重建术中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技术的应用
收藏 引用
《中华眼科杂志》2005年 第12期41卷 1092-1097页
作者:范先群 周慧芳 陶凯 陈晓军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200011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目的探讨复合性眼眶骨折的三维实体模型的构建方法和眼眶骨折修复重建手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CAD/CAM)。方法选择2003年8月至2004年3月在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12例复合性眼眶骨折患者,进行眼眶螺旋CT检查。首先将CT数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制造技术与装备领域30年来的4大质变
收藏 引用
《机械设计》2009年 第5期26卷 1-3页
作者:梁训瑄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北京100055 
文中列举智能型机床,快速成型技术及装备,并联结构机床和加工工具变异是30年来制造技术与装备领域的4大质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制造技术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收藏 引用
《中国机械工程》2001年 第3期12卷 253-255页
作者:蒋平 胡宇翔 汤绍林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北京市100080 
针对传统制造技术所面临的挑战 ,讨论了现代制造技术应当采用面向订单的柔性生产、集成协同的生产形式 ,以及全面质量和成本控制的生产过程 ,以满足现代市场的需求 ;同时论述了信息社会中制造业的产品将有着产品信息模型和物质产品 2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制造技术和原材料在维修业中举足轻重
收藏 引用
《航空维修与工程》2003年 第1期 21-22页
作者:比尔·伯切尔 岳瑞军不详 汕头航空公司 
通过设计和制造更大、更好、连接点更少的部件,飞机的维修工作量将降到极低的程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哈大高铁60kg/m钢轨62号高速道岔关键制造技术研究
收藏 引用
《铁道工程学报》2015年 第7期32卷 40-45页
作者:孟祥红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39 
研究目的:为满足哈大高铁的建设需要,进一步提高运输效率,缩短列车运行时间,研究设计时速350 km 60 kg/m钢轨62号高速道岔,使道岔侧向容许通过速度提高到220 km/h。本文主要阐述62号道岔加工的关键技术以及辙叉组装和道岔整体铺设技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激光增材制造技术”专题前言
收藏 引用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8年 第1期55卷 1-2页
作者:邱建荣 王华明 
增材制造俗称3D打印,融合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材料加工与成形技术。它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利用软件与数控系统将各种材料通过挤压、烧结、熔融、光固化、喷射等方式逐层堆积,最终制造出实体物品。相对于传统的对原材料进行切削和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制造技术的交流平台——2005汽车发动机工艺与装备(第十二届)国际研讨会
收藏 引用
《汽车与配件》2005年 第52期 18-19页
作者:张颖 
2005汽车发动机工艺与装备(第十二届)国际研讨会于12月上旬在上海召开。本次会议有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东风本田发动 机、北京现代发动机、北京福田发动机、天津丰田汽车发动机、江铃发动机、上海比亚迪汽车、重庆庆铃、南京依维柯汽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制造技术的永恒性(下)
收藏 引用
《航空制造技术2004年 第3期47卷 30-34页
作者:王先逵 刘成颖 吴丹 赵彤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 
设计是重要的,是产品开发的第一步。目前,大多将设计分为创新设计、模块化设计和变异设计三大类,同时将产品设计过程分为概念设计(或称初步设计、方案设计)、结构设计和工艺设计3个阶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核压力容器用钢及其制造技术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国材料进展》2020年 第7期39卷 509-518页
作者:何西扣 刘正东 赵德利 张文辉中国钢研科技集团钢铁研究总院北京100081 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42 
基于我国压水堆核电站核压力容器用钢及其制造技术的发展,阐述了“大型一体化设计”和“高安全长寿期运行”对核压力容器用钢工程应用性能极限和现有设备制造能力极限的挑战;重点介绍了A508-3钢大锻件成分优化匹配控制技术、超大钢锭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