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剧评"
2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客观立论”:民国上海戏曲报刊剧评文章的用稿取向及其影响
收藏 引用
《戏曲研究》2024年 第1期 176-198页
作者:简贵灯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1916年,梅兰芳第三次赴上海演出,在上海剧评界崭露头角的周剑云应友人“惨绿”之邀,撰写了《天蟾舞台餐梅记》发表在《民国日报》“艺文部”副刊上。周氏“新光珠”(梅兰芳)与“老光珠”(赵君玉)之说(1)引起赵党人士黄覕子的强烈不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媒体戏剧评论的现状、问题与展望
收藏 引用
《新华文摘》2022年 第22期 111-114页
作者:彭涛中央戏剧学院 
新媒体戏剧评论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出现而诞生的,最早可以追溯到2001年天涯社区的“舞台艺术版”论坛;2005年,新浪博客上线,开始出现最早的一批戏剧博主;2009年,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这一平台的出现,直接推动了新媒体戏剧评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思辨深邃 文采飞扬 《这个偶然令人震撼——欧阳剧评精选》序
收藏 引用
《剧本》2023年 第3期 86-88页
作者:季国平国际戏剧协会 
读欧阳的剧评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习惯了说理的、抽象的,甚至概念的、教条式的剧评,突然扑面而来的是汪洋恣肆、激情四射,是思辨深邃、形象生动,直至感觉读剧评比看剧目还要生动有趣。文如其人。欧阳逸冰先生是诗人剧作家,也是诗人剧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清末剧坛新景观:演出与报刊剧评的同步互动
收藏 引用
《戏剧艺术》2015年 第4期 115-123页
作者:谷曙光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通常,戏剧在剧场演出后,剧评最好能同步涉入,及时评价,以免失去时效性。在中国,剧场演出与报刊评论实现同步,是伴随着近代报纸传媒的兴起而实现的。19世纪后期,十里洋场的上海,得风气之先,《申报》《新闻报》等影响较大的报纸,都辟有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剧评”的兴起——现代话剧史“剧评”问题研究
收藏 引用
《戏剧艺术》2015年 第1期 21-31页
作者:张潜 龚元南京大学文学院 中国音乐学院社科部 
近代以降,话剧"剧评"作为一种新兴文体,并非传统戏剧评点模式中的固有之物。有"话剧"之传入,方有话剧"剧评"之兴起。"剧评"的生成、成长、成型的历史过程,实际上就是"新剧"逐步划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发现郑正秋:1910-1912 郑正秋的剧评实践及其意义
收藏 引用
《戏剧艺术》2015年 第3期 40-48页
作者:简贵灯福建师范大学海峡两岸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武夷学院传媒学院 
郑正秋通过拒绝外稿的方式,使其主持的剧评专栏事实上成为他的个人专栏,成为职业剧评的滥觞。郑氏虽然很少言及其剧评理念,但他在剧评实践中显露出来的"立公平之言"剧评原则、"社会教育"与"雅俗共赏"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申报》剧评看文明新戏“甲寅中兴”
收藏 引用
《浙江学刊》2016年 第5期 104-110页
作者:朱婷 黄爱华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文明新戏"甲寅中兴"是早期话剧研究中的空白点,从《申报》剧评的角度切入不失为一个有新意的角度。关于"甲寅中兴"的起止时间,一直是个模糊的概念。搜索《申报》剧评可知,"甲寅中兴"应该以1913年9月为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见证一位表演艺术家的成功之路——剧评人眼中的冯玉萍
收藏 引用
《新世纪剧坛》2011年 第5期 27-33页
作者:黄莉莉 
作为一个剧评人,我的评论生涯和冯玉萍挑大梁作主演差不多是同时开始的。伴随着她从青涩稚嫩、极具潜质的女孩子成为著名表演艺术家,我为她写的剧评也在一步步深入。冯玉萍的成功之路,是艺术工作者的必然之路,没有侥幸,没有捷径,她的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解释春风缘炽爱 万般情韵到毫端——王悦强先生《剧评荟萃》序
收藏 引用
《当代戏剧》2019年 第6期 30-33页
作者:孟建国不详 
2016年7月,在参加王悦强先生《看戏说戏》一书出版发行座谈会时,我曾口占一首小诗,以发感怀:戏剧式微亦可伤,谁人犹自论秦腔?一书在手忘炎夏,喜读评家王悦强。三年后,先生以耄耋之龄,在夫人患病卧床需要照顾,个人身体时有微恙的情况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具有学理意义的电视剧评论标准浅议
收藏 引用
《艺术传播研究》2021年 第1期 100-102页
作者:赵静湖南广播电视台经视频道 
电视剧的评论功能是保证电视剧繁荣发展的重要环节,不可或缺。笔者认为,要加强电视剧评论的指导性,需要突破原有学术格局,寻找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研究方法。而当务之急,是建立起具有学理意义的剧评标准。作为电视艺术学科体系的一个分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