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剧诗"
7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剧诗化思维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2002年 第4期23卷 64-70页
作者:刘小梅 
本文所说的"剧诗",不是对戏曲艺术美学整体的概括,而是指戏曲文本中的唱词.剧诗的形成,是我们民族的传统文艺思维方式--化思维方式,对于传统戏曲文学进行规范和影响的结果.本文试图从两个方面对这一内容进行论述:一、沿着&q...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史”与“剧诗”的融合 论章泯的作艺术
收藏 引用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7年 第3期 90-97页
作者:陈山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 
上世纪的一、二十年代,中国新文学阵营中的戏艺术,曾经历过胡适、欧阳予倩对于“中国的新”的革新,中经汪仲贤、蒲伯英“舞台上的戏”的倡扬,而到达陈大悲“爱美”(非职业戏)和熊佛西“民众戏”的艺术实践阶段,而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中国戏曲的乐本体——兼评“剧诗”说
收藏 引用
《戏艺术》1997年 第2期 93-105页
作者:施旭升南京大学 博士研究生 
一、戏曲乐本体的提出 关于戏曲的艺术本体,学术界的讨论迄今似乎还并不充分。张庚先生曾以“剧诗”说对此加以阐释,认为“中国的戏曲是人写出来的”;相对于“拿来清唱的抒情或叙事的‘散曲’”而言,戏曲是“剧诗”,是“舞台演出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阎肃在民族歌中的剧诗创作成就
收藏 引用
《人民音乐》2016年 第4期 45-47页
作者:居其宏南京艺术学院 
阎肃同志是我国著名歌作家、人,毕生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杰作。而他在《江姐》和《党的女儿》这两部民族歌中的剧诗创作,其文学功力之深、艺术造诣之高,至今仍是我国歌剧诗艺术的高峰,对当下我国歌音乐剧诗创作具有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剧诗朦胧美一瞥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1992年 第2期8卷 179-180页
作者:杉木 
美国著名文学理论家韦勒克说过:“的中心朦胧是有道理的。”我以为剧诗也是这样。 其实,“模糊性”(朦胧性)这一概念是美国应用数学家查德于1965年首先提出来的,是由于所描述的系统大而复杂,其变量及参数众多而产生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三三》:向死而生的灵魂剧诗
收藏 引用
《中国戏2018年 第11期 28-30页
作者:王玉琴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 
《三三》自上演以来受到广泛关注,2018年3月,张家港市锡艺术中心面向社会发出征稿启事。截止到2018年6月30日,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征文44篇,这些文章作者大都来自不同领域,不同文化背景,有高校教授、有专门从事戏曲研究的学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披枷戴锁 劲舞长歌——“剧诗人范钧宏散论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1989年 第2期5卷 46-51页
作者:魏子晨 
范钧宏怎么是人?写过郭小川《林中三唱》那样的抒情吗?写过闻捷《复仇的火焰》那样的叙事吗?都没有。那他是什么“人”?张庚说:“中国的戏曲是人写出来的”,是舞台演出来的。这种继抒情、叙事之后的第三形态,被称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剧诗”说是东西方戏文化的结晶——兼与施旭升及其他“剧诗”说质疑者商榷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13年 第12期 100-107页
作者:毛小雨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张庚先生的"剧诗"说提出之后,质疑诘难不绝于耳。本文通过对东西方戏理论的研究,从理论渊源到创作实践对张庚的学说进行分析,证明张庚的"剧诗"说是吸收东西方戏文化的精华,以中国传统论为基础,总结历史与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剧诗和秦腔文化
收藏 引用
《当代戏1999年 第3期 56-57页
作者:曹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剧诗说”对张庚“剧诗”的曲解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2015年 第2期36卷 13-17页
作者:高子文南京大学文学院 
本文通过还原张庚先生"剧诗"概念的历史语境,分析"剧诗"的内涵及其适用对象,对所谓的概括了中国古典戏曲本质特征的"剧诗说"进行质疑;分析近三十年来,学术界对张庚"剧诗"概念的曲解,描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