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力比多"
4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编码·意指·镜域:在精神分析视域下论电影《周处除三害》
收藏 引用
《文学艺术周刊》2024年 第4期 64-66页
作者:孙嘉泽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新闻学院) 
英国思想史学者彼得·沃森的《20世纪思想史》令精神分析学打破宁静,揭开了新思想的序幕。弗洛伊德作为精神分析学派的鼻祖,提出了人格结构说、本能说、力比多说等众多重要内容,同时也为电影研究领域带来了精神分析学式的艺术创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海丝特·白兰的力比多升华解读
收藏 引用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 第2期37卷 87-91页
作者:曹曦颖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成都610068 
《红字》是纳撒尼尔·霍桑所著的一部关于道德、文化、宗教的经典作品,也是一部关于精神分析的有先见之明的杰作。本文拟从精神分析批评学的角度出发,以弗洛伊德的力比多理论为依据,指出白兰力比多升华的原因主要在于清教社会的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爱欲与审美的纠缠:力比多、厄洛斯与艺术美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美学)(下)》2008年 第2期 46-49页
作者:雷鑫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一方面,"美与艺术是驱除人作为艺术品的性感的方式",它使得性欲在一种相对非压抑性的方式中得以升华并成长为爱欲。艺术使人们的关系带有优雅的特点,缓和情欲的原始力量,利用幻想使肉欲变得高尚,把身体的冲动提到更高的境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明的规训与力比多的移置:精神分析视野下的《搏击俱乐部》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5年 第9期 108-109页
作者:贺瑞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 
微观权力渗透的现代社会,文明规训无处不在。电影《搏击俱乐部》就展示了主人公通过力比多移置实现自我规训的微观权力社会。电影改编自帕拉纽克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父权传统双重压力下,主人公的自我、本我、超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利奥塔后现代动漫艺术理论的四大原则及其视野局限性
收藏 引用
《动漫研究》2020年 第1期 22-28页
作者:张郑波 周子渝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成都大学中国—东盟艺术学院影视与动画学院 
后现代理论家利奥塔先生拒斥现代性宏大叙事,主张微观叙事话语原则;推崇异质化形象原则,反对同质化基础主义;赞扬力比多欲望的在化解意义缺失,抵制虚无主义中的正面价值,主张在消除话语霸权中心前提下的言语公正游戏。他推崇先锋派艺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凶猛谢佩伦:我是快乐佐料
收藏 引用
《消费》2006年 第8期 10-13页
作者:余雅 袁红 
从先锋诗人到"广告愤青",从"坏小子"到"天线宝宝"。作为一位特立独行的广告人,谢佩伦从写出"海尔,中国造"的那天起,便由一只"乡村土鸡"成长为城市中的狮子。怀着到炽烈的"中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刘勰的“神思”与弗洛伊德的“无意识”——两种艺术创作论的比较
收藏 引用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 第2期 70-75页
作者:陶华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汉语言文学系 
每一个民族的文学理论都是在该民族独特的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的土壤里产生出来的具有民族作风、民族气派的东西。因而,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学理论。但从世界文学理论的范围来看,不同民族的文学理论总是有其共同性的。这是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评荣格审美类型论(之一)
收藏 引用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 第4期19卷 94-98页
作者:杨恩寰 
审美具有共同的心理机制与功能,落实和集聚于个体又呈现为千差万别的个性,即审美个性,这已是美学研究者公认的事实。问题是介于审美共性与个性之间,是否还存在某种特殊性,即所谓类型,答复应是肯定的。因为在那么多的艺术品中,除了显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城市是一个碱性的词
收藏 引用
《黄河文学》2014年 第7期 31-35页
作者:赵树义中国作家协会 
你怎么看待城市是你的事,在我的阅历里,有些故事只能属于城市。对,就像道路两旁林立的广告牌,于常来常往的行人而言它是可有可无的,但这并不妨碍它是精彩的。从广告牌下走过,我常常会想到一些无法创意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让我相信,真正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声乐训练中的“自我”因素
收藏 引用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 第3期28卷 105-107页
作者:吴存新上海师大艺术学院200234 
像任何一门学科一样,声乐学习是个知识和技能积累的过程。但是声乐又是一门表演艺术,需要歌唱者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鉴于声乐的这一双重特性,笔者在此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声乐教学中师生关系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如何培养和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