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力钧"
96 条 记 录,以下是21-30 订阅
视图:
排序:
艺术场中的功名逻辑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美学)(下)》2007年 第10期 21-24页
作者:王圣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本文重点探讨了艺术场"输者为赢"的功名逻辑、艺术场内部艺术行为者为争取权威位置发生的激烈斗争及艺术场与权场的复杂关系。艺术场理论从社会学角度为我们开启了重新审视艺术的崭新视角。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于当代艺术艺术家个性/文化身份/城市性方面大库画廊
收藏 引用
《大美术》2008年 第3期 156-157页
作者:蒋国良 顾建茹 薛磊大库画廊 总监 
中国当代艺术品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是绝大多数人没有预料到的,如果说是时机和积淀造就了中国当代艺术,那么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发展则是策展人、批评家、收藏家、艺术机构乃至艺术媒体所热衷的话题。有幸在上世纪90年代初去了北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访苏富比拍卖行中国当代艺术部专家林家如
收藏 引用
《中国拍卖》2005年 第12期 22-23页
作者:叶滢 
问:这次在香港的秋拍有第一件装置艺术作品上拍,请简单介绍一下这件装置作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不要将艺术品当作大白菜去卖
收藏 引用
《明日风尚》2007年 第10期 46-47页
在中国当代艺术这个高潮迭起的市场里,埋身肉搏的人不胜枚举,上海当代艺术博览不过是最近一支测试市场温度的探热针。然而在旁边外围以谨慎态度做观望者的,亦不在少数。他们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清醒,不必急于一时去赶这个其实跟艺术本身...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前卫绘画的死亡——以20世纪90年代的油画为例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07年 第21期 124-129页
作者:何桂彦 
在过去30多年的发展中,中国的前卫绘画总是随着特定的历史、文化、社会语境的改变而改变,在风格和流派上:20世纪80年代初的"伤痕"美术、以吴冠中等艺术家为代表的"形式"革命,以及以"无名画会"、"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当艺术的展示变成艺术的体制
收藏 引用
《美术之友》2004年 第1期 50-52页
作者:冉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什么是艺术?——方力钧采访手记
收藏 引用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2018年 第1期 86-88页
作者:Cinsue 子夜黑猫 
几年前在北京时,曾于一个冬天的午后来到宋庄。据说那里是艺术家扎堆之处,却也没有铺天盖地的艺术气息,到达艺术家方力钧指定的采访地点时,周围反而很是荒凉,只有清静的池塘和枯枝带来美感,冬日的阳光斜斜地铺在工作室的天井内。这大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日常之名——中国当代艺术中的日常话语与观念生成
收藏 引用
《当代美术家》2014年 第5期 54-59页
作者:何桂彦 
将此次蓝顶美术馆的展览主题定为"日常之名",一个基本的学术意图,在于呈现中国当代艺术中与"日常话语"相关的创作中,在路径、方法、切入角度时的丰富性,以及"观念生成"背后所隐藏的话语方式、方法论意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云端的悬崖
收藏 引用
《缤纷》2016年 第7期 113-115页
作者:达尼洛·埃舍尔 
中国当代艺术的主要领军人物之一便是方力钧,他访问过很多欧洲首都、在北美美术馆和画廊举办过展览、参加过主要国际艺术活动,但又坚持研究及分析中国艺术传统、其语言、个性、典故和谜题。在他艺术事业的开端,方力钧一直栖居与"熟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极地张”:北京、成都、上海三地当代艺术名家邀请展
收藏 引用
《大艺术》2009年 第2期 60-61页
作者:梁克刚 陈默 张冬燕 
~~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