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功能基因组学"
1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RNA干扰文库在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发展及应用
收藏 引用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6年 第7期26卷 84-89页
作者:张莹 杨耀武 王健伟 屈建国 洪涛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北京100005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北京100052 
RNA干扰(RNAi)是双链RNA分子在mRNA水平上诱发的序列特异性的转录后基因表达沉默,从基因组水平设计针对多个靶基因的RNAi序列,建立RNAi文库进行系统性、大规模的筛选工作是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有力工具。目前RNAi文库主要包括质粒(或病毒...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助力我国猪育种发展
收藏 引用
《畜禽业》2015年 第10期26卷 39-39页
近年来,我国在猪生长、肉质和抗病性状的功能基因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但在猪重要经济性状的功能基因分离与鉴定、基因网络调控、功能基因组学平台构建等方面还较欠缺,不能满足我国猪品种改良及猪分子设计育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助力我国猪育种发展
收藏 引用
《吉林畜牧兽医》2015年 第9期36卷 12-12页
养猪业是我国畜牧业的支柱产业,培育高产、优质、抗病的优良种猪是实现我国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近年来,我国在猪生长、肉质和抗病性状的功能基因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但在猪重要经济性状的功能基因分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花生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收藏 引用
《山东农业科2008年 第4期40卷 49-49页
作者:王兴军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高新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农业科院高新技术研究中心着眼基因组学研究的前沿,成功构建了花生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平台。已经在以下几方面取得重要进展:(1)利用鲁花14号未成熟种子,建立cDNA文库,进行大规模EST测序,目前已完成20 000个花生籽粒ESTs序列测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花生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收藏 引用
《花生报》2008年 第3期37卷 4-4页
山东省农业科院高新技术研究中心着眼基因组学研究的前沿,成功构建了花生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平台。已经在以下几方面取得重要进展:(1)利用鲁花14号未成熟种子,建立cDNA文库,进行大规模EST测序,目前已完成20 000个花生籽粒ESTs序列测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遗传发育所鉴定出小麦穗发育的转录调控因子
收藏 引用
《高科技与产业化》2024年 第2期30卷 35-35页
作者:遗传与发育生物研究所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的产量主要由亩穗数、千粒重和穗粒数决定。穗型结构影响小麦的小穗数、穗粒数和产量,是育种改良的重要选择性状。挖掘小麦穗发育重要调控因子与解析分子调控机制,对小麦穗型的分子设计与精准改良、突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水稻基因设计育种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收藏 引用
《中国水稻科2008年 第6期22卷 650-657页
作者:郭龙彪 程式华 钱前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06 
分子标记、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和基因组学的研究成果为实现对基因型的直接选择和农作物新品种设计育种提供了可能。设计育种旨在控制所有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所有等位性变异。通过精细遗传定位、高饱和染色体片段系的构建和表型鉴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副溶血性弧菌全基因组DNA芯片的研制和质量评价
收藏 引用
《微生物报》2010年 第4期50卷 548-553页
作者:韩海红 曾小涛 殷胜骏 杨瑞馥 刘秀梅 周冬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北京100021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北京100071 
【目的】研制副溶血性弧菌全基因组芯片,建立芯片杂交方法,并对芯片质量进行评价。【方法】利用副溶血性弧菌全基因组序列,挑选出4770条基因,PCR扩增各基因并将PCR产物纯化,点样制备芯片;设计了两个质控杂交合,采用双色荧光杂交策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血吸虫反向疫苗理论与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收藏 引用
《中国寄生虫与寄生虫病杂志》2007年 第3期25卷 237-247页
作者:冯新港 隋传宇 苑纯秀 邵东华 陈进新 林矫矫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上海动物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动物寄生虫学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32 上海师范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生物系 
近年发展起来的反向疫苗,以“序列-结构-功能”思想为依据,以免疫信息、计算机预测设计以及高通量的各种(包括基因组学、转录本、蛋白质等)综合集成技术为核心,可能为血吸虫疫苗候选分子的发现提供一条新途径。本文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动物寄生性蠕虫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畜牧兽医报》2017年 第6期48卷 979-989页
作者:杨洋 付宝权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兽医公共卫生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省动物寄生虫病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46 江苏省动物重要疫病与人兽共患病防控协同创新中心扬州225009 
动物(人)寄生性蠕虫病主要由寄生性线虫、吸虫和绦虫引起,严重威胁着人和动物的健康,但目前尚无有效的防治措施。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种类的寄生性蠕虫基因组序列被测定和解析,寄生性蠕虫的生物特征也被更深层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