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劳动英雄"
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柯仲平与边区剧运——抗日战争时期柯仲平在陕甘宁边区轶事偶拾
收藏 引用
《新文学史料》1989年 第4期 120-125页
作者:刘锦满 
在中国现代文坛上,柯仲平以新诗称雄,是一位著名的大众诗人。一九三七年冬到达延安后,又与现代剧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蜚声解放区剧坛的显赫人物。他创办的边区民众剧团、边区戏剧学校,以及参与西北文工团的演出活动,他创作的《无敌民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位对当代轻武器产生重大影响的枪械设计师——卡拉斯尼柯夫
收藏 引用
《轻兵器》1994年 第3期 29-32页
作者:刘学昌 
姓卡拉斯尼柯夫,名米哈伊尔,中间名(父称)季莫费耶维奇。俄文全名常写为,汉文名可写为米·季·卡拉斯尼柯夫,亦可直呼其姓氏卡拉斯尼柯夫。 1919年11月10日出生于哈萨克斯坦东南部阿拉木图远郊的一个小自耕农家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秧歌剧《兄妹开荒》的创新价值
收藏 引用
《大舞台》2008年 第4期 76-77页
作者:李红英石家庄市艺术学校 
  由安波作曲,王大化、李波、路由集体创作的秧歌剧,被称为"第一个新的秧歌剧"[1].它的成功使当时广大群众的文化意识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农群众从原来的受压迫的形象,转而成为"英雄",当家做了主人,体现出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怀念凌子风同志
收藏 引用
《新文化史料》1999年 第5期 36-37页
作者:高维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延安时期“十一运动”是谁提出的
收藏 引用
《百年潮》2017年 第7期 88-90页
作者:韩伟陕西省社科院陕甘宁边区历史研究中心 
20世纪40年代的陕甘宁边区,被称为全国的“民主模范区”,其突出的特色,除了政治民主,就是十分完善的社会建设。边区通过大生产、劳模运动等方式,使绝大部分群众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这在全面抗战的大背景下,是殊为不易的。在边区的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