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北杂剧"
4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试论北杂剧搬演形式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1995年 第4期11卷 61-66页
作者:王诗昌 
试论北杂剧搬演形式王诗昌(一)众所周知,我国北杂剧艺术,始于金代,盛于元代,衰于明代。长期以来,中外学者重在北杂剧作家与作品的研究,成绩显著,而对于北杂剧舞台演出,研究者极少。钱南扬先生发表过《宋金元戏剧搬演考》(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杂剧、杂扮与南戏、北杂剧的行当体制——兼考酸孤旦
收藏 引用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1998年 第2期 102-107页
作者:苏子裕 
杂剧、杂扮与南戏、北杂剧的行当体制———兼考酸孤旦苏子裕演出角色按行当分派,这是戏曲艺术的一个特色。编撰剧本、导演构思、编腔配曲、演员分工、人物造型都必须考虑行当。每个剧种都有相应的行当体制。考察行当体制的形成和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南戏与北杂剧演出市场之争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05年 第5期21卷 30-33页
作者:郭妍琳江苏省艺术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5 
宋元时期,两种不同渊源、不同市场定位的戏曲艺术,即南戏和北杂剧在大江南孕育形成,并逐步兴起。城市经济的发展为北杂剧表演的商业化、市场化提供了契机;而沿海及太湖流域市镇的繁兴,南方农村经济的日趋高涨也为南戏的诞生和流行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杂剧《货郎旦》创作时间辩正——兼论北杂剧的早期创作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2003年 第2期24卷 41-45页
作者:焦中栋 
《货郎旦》一般被认为是元末明初的作品 ,这是不正确的看法。因为它本身保留了一些深刻的金代印记 ,而且将“像生”“货郎儿”两种民间艺术融入到杂剧表演中 ,形式上也有别于其他杂剧作品。因此 ,它应该是早期的杂剧作品 。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北杂剧的上场诗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05年 第1期21卷 63-68,92页
作者:陈志勇湖北大学中文系湖北武汉430000 
上场诗是北杂剧的表演程式之一,本文着重对上场诗的文学功能、句式特点、美学特征以及其产生、发展、衰亡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阐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明代文人对元明北杂剧的校改——以剧本形态的演变为中心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2020年 第2期41卷 27-33,47页
作者:陈妙丹汕头大学文学院 
元刊杂剧存在人称混用的现象,并非是杂剧代言体的不成熟所致,而是人物"背唱"的一种表现,反映的是元杂剧早期舞台表演的情状。明代中后期文人在编选杂剧时,往往从文本阅读的角度出发,将其统一;早期版本存在"出门背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北杂剧搬演形式
收藏 引用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 第3期25卷 13-18页
作者:王诗昌 
众所周知,我国北杂剧艺术始于金代,盛于元代,衰于明代。长期以来,中外学者重在北杂剧作家与作品的研究,成绩显著,而对于北杂剧舞台演出,研究者极少。其实,“填词之设,专为登场”(《笠翁曲话》)。因为,戏曲艺术必须通过场上搬演,让观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明清之际家乐演出北杂剧考论
收藏 引用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 第4期10卷 40-44页
作者:杨惠玲厦门大学中文系 福建师大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据可靠材料,从明万历到清康熙年间,有十五部家乐曾演出北杂剧,剧目大致可分为元人旧剧和新编剧,旧剧较为尊重传统,而新编剧则接受南戏和传奇的影响,在演唱方式、脚色设置和做、念表演等方面产生了显著的变化。家乐主人试图通过变革延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南戏与北杂剧在体制上的不同及北杂剧衰落的原因
收藏 引用
《艺海》2021年 第2期 20-22页
作者:熊张鹿鸣中央戏剧学院 
南戏和北杂剧,作为我国最早成熟的两种戏曲样式,显示出南方之间独特的艺术体制,本文从南戏和北杂剧的文本、情节安排、语言风格、曲词韵律、演唱方式等角度,对各自主客观的两个方面进行了区别化剖析,并分析阐述了其衰落的原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明代戏曲音乐革新的创举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1989年 第4期 107-115页
作者:薛若邻 
中国戏曲自宋元形成以来,曾先后培育和凝聚了以关汉卿为代表的元代大都北杂剧作家群,以高则诚为代表的元末明初温州、杭州南戏作家群。这两个作家群的成就更多地表现在戏曲文学方面,这与当时戏曲艺术的走向是一致的。时至明中叶,戏曲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