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千高原"
2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艺术对话:雕塑的“千高原
收藏 引用
《雕塑》2022年 第5期 48-55页
作者:杨奇瑞 王文杰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 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 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术委员会 不详 
最近,我们在位于杭州西湖区象山艺术公社的杨奇瑞工作室,就杨奇瑞正忙碌着准备的一场特殊展览“大草图”的理念和构思以及杨奇瑞的创作历程,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艺术对话。据悉,这个展览的场地将延伸到工作室之外的广阔自然,与杭州望江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扎根西南16年的“千高原”,复合与多样性并存
收藏 引用
《收藏.拍卖》2023年 第2期 82-85页
作者:张诗溦 无(图)不详 千高原艺术空间 
从2007年成立至今的千高原艺术空间,一直致力于展示并推进中国当代艺术。作为西南地区“长寿”且活跃的中国当代艺术画廊代表,千高原艺术空间参与和见证了西南地区的艺术生态变迁,自身也成为了构建西南艺术发展史的一部分。为何选择成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不辞长作成都人 喜欢成都的20个新理由
收藏 引用
《商务旅行》2008年 第8期 40-53,10页
作者:陈德生 Judy 黎明 彭彭 LEE成都《明日·快1周》周刊 
喜欢成都,可以用一百种方法一种态度一万种文字组合,问题是,喜欢成都的什么?喜欢成都的艺术味道,就到新建的千高原艺术空间、许燎源现代设计艺术博物馆去驻足停留;喜欢华服美衣裳,就到美美力诚去选个眼花缭乱;喜欢街头小店的平易锅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成都画廊高层访谈
收藏 引用
《西部广播电视》2009年 第A11期30卷 136-141页
作者:陈田 
成都画廊的高层,大都能侃,采访他们是一件愉快的事。有点小遗憾,因为时间和稿件容量的限制,欧桥亚画廊、洛带"艺术粮仓"等有意思的艺术机构,我们只能等到以后有机会再去采访。此次采访的画廊都颇具代表性,有专注于写实主义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成都画廊的登场与扩张
收藏 引用
《西部广播电视》2009年 第A11期30卷 130-135页
作者:万山 
成都的艺术市场,古玩、旧货与字画最早是不分家的,大都集中于猛追湾、草堂寺和送仙桥等地。上世纪九十年代,成都艺术迅速崛起,催生了第一批正儿八经的"画廊"。这些画廊有独立的门户,有长长的展线,有了专门收藏艺术品的藏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街头前卫”与成都叙事
收藏 引用
《大艺术》2007年 第2期 62-63页
作者:高名潞 
千高原艺术空间选择"陈秋林、戴光郁、余极和周斌"四位艺术家为焦点,检验发生在成都的过去二十余年的前卫艺术历程,是很有意义的。成都无疑是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基地之一。成都的当代艺术和我们在过去二三十年所说的新潮、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行为艺术与城市化生存——关于“回响:成都新视觉艺术文献展”
收藏 引用
《大艺术》2007年 第2期 61-62页
作者:王林 
作为一座城市,成都于上世纪90年代在中国当代艺术中异峰突起,自有其历史原因。80年代初期成都在艺术上还是一座沉默的城市。伤痕艺术和乡土绘画的成就,尽管被誉为"四川画派",但主要还是发生在重庆四川美院校园内,与成都市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逆行”何工个展
收藏 引用
《大艺术》2011年 第1期 78-79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刘杰:艺术需要交流,期待行业复苏
收藏 引用
《艺术市场》2022年 第7期 32-33页
作者:屈婷不详 
千高原艺术空间自2007年创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展示和推动与中国当代艺术文化相关的优秀作品和实验性主体项目,并积极开展国内与国际的合作项目。15年来,千高原已经具备了较为稳固的藏家群体和深度合作的艺术家资源,面对近两年疫情的反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博会与中国画廊业
收藏 引用
《中华儿女(海外版)(书画名家)》2013年 第6期 82-84页
作者:辰文 
回首2012中国艺术品市场,"调整期"是被业内认识提到的频率最高的词汇,而作为一级市场的画廊业,在"调整期"的氛围下,又常常被以"寒冬"加以修饰,以突出其处境的低迷。有市场分析报告曾指出,中国画廊业年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