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以"人海战术"为特征的大片模式,正主导当前中国电影的发展,《卧虎藏龙》、《英雄》、《十面埋伏》、《无极》、《夜宴》、《赤壁》……一部接一部。作者批评了这种模式存在的诸多问题:"无个性"的机械性,"杂耍化"的技击崇拜,"反智"的比矮意识,认为这样的大片像巨大的黑洞,吞噬了电影的艺术审美追求,应该"寿终正寝"。
摘要:本文以近年来西游题材的改编为例,探讨这种"经典改造"的表现,进而试图研究这一改造的困境和得失。华语大片对中国经典文本进行了西方式的改造,主要表现为故事主题、情节的西方式置换;影片伦理价值的西方式认同;对西方式神话世界的借用;以及西方电影元素的直接植入等。在形式上,对好莱坞电影技术的不断模仿,对3D技术的日益推崇,则体现为电影制作的技术至上原则。这种西方式改造策略不免使华语大片陷入了本土化传播和全球化传播的困境,奇观化和商业化策略也使华语大片陷入了消解经典和再造经典的困境。这种困境的摆脱需要华语电影的制作者们立足中华文化之根,回归艺术创新之源,有节制地利用好电影的最新技术,才能真正使传统经典不断在当代熠熠生辉。
摘要:大陆华语电影,尤其是华语大片存在的种种问题,都与中国电影工业的结构不合理分不开。而中国电影工业的结构不合理,则与中国电影人对中国电影工业的认识,以及决定中国电影工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乃至产业化政策分不开。因此,从电影工业角度重新梳理、阐释中国电影的发展,是摆在当今中国电影理论批评界的一个极其迫切的课题。通过从新中国电影事业体制与电影工业布局、新时期与中国电影工业、电影机制改革与中国电影工业、电影产业化推进与中国电影工业的变化、华语大片与中国电影工业、中国特色电影产业化与中国电影工业等方面梳理中国电影工业的发展变化,可以总结相关历史经验,并展望未来的发展。
摘要:"笑场"集中体现当下大片传播的新特征。从电影文本来说,占尽优势资源的华语大片暴露出诸多的艺术弊端。在这一前提下,具有主动、过度性消费特征的"媒介迷"们成为影院主体,他们遵循大众文化的娱乐逻辑,抵制、消解大片的导演意图,显示了运用新媒介的编码能力。"笑场"如此大规模的传播,是因为获得了网络媒介的支持,但是,重新编码的网络意义附加在电影文本之上,在解构电影意义的同时又出现了新的意义垄断。
摘要:在我们的视野中,陈可辛编导的影片一般是以表现情感为主的文艺类型,温馨而细腻的爱情、亲情和友情表现一直成为其主题。从《双城故事》(1991)到《金枝玉叶》系列片(1994—1996)再到《新难兄难弟》(1994),从《嬷嬷·帆帆》(1996)到《甜蜜蜜》(1996)直至《如果·爱》(2005)等莫不遵循着这样的美学路线。虽然他监制的一些影片如《金鸡》
摘要:由于华语电影在"景观建构"过程中对艺术要求的误读,最终造成了尺度把握上的偏误。华语电影在"景观建构"上的偏误之处在于:将"国际化"简单地理解为"好莱坞化",将"视觉性"片面地等同为"感官冲击"而无视"精神冲击",将"景观"机械地误读为"视觉行为"却认识不到其所具有的话语功能,将"民族性"狭隘地操作为民族元素的拼贴而非"东方智慧的电影化"表达。
摘要:一、《2008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出版《中国文化报》报道,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6月16日在京举行的《2008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广电蓝皮书)发布会上,全面公布了2007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状况。2007年,全国共播出公共广播节目1127.24万小时,公共电视节目1454.
摘要:高概念电影作为好莱坞大片的操作范式,曾经在国内引起注意但未起波澜。除了电影制度和市场不成熟的原因之外,国产电影人对于电影文化传播的误区也致使华语大片迟迟不能走出国门并获得全球性的影响力。面对华语电影业急需成长起来的整体实力需求以及构建华莱坞电影产业力量的目标,本文试图借鉴高概念电影的操作流程,为后大片时代的华莱坞电影创作提供操作经验,并借助于文化研究中"Hybridization"这个词语,为中国大片提供走出去的内涵式文化建议。
摘要:高概念电影作为好莱坞大片的操作范式,曾经在国内引起注意但未起波澜。除了电影制度和市场不成熟的原因之外,国产电影人对于电影文化传播的误区也致使如今华语大片迟迟不能走出国门,获得全球性的影响力。面对华语电影业急需成长起来的整体实力需求以及构建"华莱坞"电影产业力量的目标,本文试图借鉴高概念电影的操作流程,为后大片时代的"华莱坞"电影创作提供操作经验,并借助于文化研究中"hybridization"这个词语,为中国式大片提供走出去的内涵式文化建议。
摘要:2002年,张艺谋导演的《英雄》,陈凯歌导演的《无极》等电影,借鉴了好莱坞景观电影的电影叙事理论与技巧,开创了我国以视觉造型营造高票房神话的电影潮流,标志着我国景观电影的出现。目前,中国景观电影具有极好的发展机遇,电影被确定为中国文化产业之后一直保持稳步发展,引领着华语大片的美学潮流。中国景观电影受到普遍关注的同时,也面临着极大的困境与挑战。中国在走向电影强国的过程中,中国电影产业面临着新的叙事困境。当下,中国景观电影越来越强调景观造型本身,缺乏与故事内容相联系的深度思考,令许多研究者感到失望,电影的叙事内容、叙事质量、叙事技巧都差强人意,叙事上存在着诸多困境。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