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目的:通过对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中针刺对照设计的问题分析,提出临床对照试验设计应考虑的因素,以促进提高临床研究质量。方法:以针刺对照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为例,检索国内外数据库针刺对照治疗肥胖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按照针刺疗法的自身特点从取穴、针的刺入与否、针刺深度等方面整理和分析试验干预措施的对照方法,统计对照组间差异因素数量,分析其合理性。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15篇(英文7篇、中文8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中,组间差异因素的个数大于1者有6篇(占40%),其中4篇在国外以英文发表,2篇以中文在国内期刊发表;组间差异因素个数只有1个者有9篇(占60%),其中英文3篇、中文6篇。结论:部分针刺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针刺对照设计不够合理,未考虑到控制组间差异因素的数量。
摘要: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胰岛素(INS)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4例单纯性肥胖儿童为研究对象,采集空腹肘静脉血3 mL,分离血清,采用磁微粒分离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INS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选择同期48例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同一指标样本均数2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采用积矩相关系数(Pearson相关系数)作线性相关分析。结果单纯性肥胖组血清hs-CRP水平为(2.81±2.15)mg.L-1、INS水平为(33.98±13.12)mIU.L-1,体质量指数为(30.82±4.69)kg.m-2,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64±0.86)mg.L-1、(17.79±10.68)mIU.L-1、(22.03±2.61)kg.m-2](Pa<0.01);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hs-CRP水平与INS、BMI均呈正相关(r=0.512、0.675,Pa<0.01)。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已存在炎性反应状态的改变及胰岛素抵抗。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全球肥胖症患者的数目与日俱增。由于肥胖对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等人体多个系统会造成严重危害并且影响身体的美感,减肥人数众多。但由于被广告及部分美容机构误导,许多人使用了错误的减肥方法,治疗效果不一。找寻一种正确有效的减肥方法,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针灸治疗是中国瑰宝,在减肥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关于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概况,对不同的针灸方法进行概述。
摘要:目的:对小儿单纯性肥胖营养知识、态度与饮食行为进行评价分析,探讨其内在联系及其对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单纯性肥胖儿童85例(观察组),其中低龄段(5-10岁)36例、高龄段(11-14岁)49例,设计K-A-B问卷和其他问卷,向儿童和家长发放,专人指导填写、回收、统计,与60例对照儿童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营养知识-态度-饮食行为评分以及低龄段和高龄段各项指标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营养知识来源的主次关系不同,观察组依次为社会、家庭、学校,对照组则为学校、家庭、社会,两组“学校”、“社会”来源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吃零食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13.01,P〈0.05)。结论:加强家长营养知识的培训,避免社会环境对儿童营养方面的非良性影响,广泛进行托幼机构和学校的营养教育,是减少儿童单纯性肥胖发生的重要措施。
摘要:背景:临床上女性肥胖并发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是雌激素替代疗法,因其具有潜在的致癌危险性及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目的:研究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并发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对象和方法:将南京中医药大学门诊部专家门诊女性单纯性肥胖并发更年期综合征患者114例依据患者意愿分成治疗组(针灸疗法)58例和对照组(口服利维爱)56例,做疗效比较。主要观察指标:单纯性肥胖并发更年期综合征患者针灸治疗与口服利维爱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肥胖指标、自主神经功能和Kupperman指数的对比结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均有一定效果,但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针灸治疗前后,自主神经平衡指数分别为(0.46±0.55,-0.06±0.5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Kupperman指数分别为(38.76±12.61,11.42±9.8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灸对单纯性肥胖并发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同时具有良好减肥和改善更年期综合征症候的作用。
摘要:肥胖多因遗传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和运动因素导致,会增加高血脂、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等的发病风险,成为不可忽视的健康危险因素。以单纯性肥胖者为案例,阐述了单纯性肥胖人群饮食配餐原则与食物选择,利用食物交换份法设计7 d营养带量食谱,对食谱进行分析与评价,并提出健康指导建议,旨在为单纯性肥胖者的合理膳食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摘要:目的:研究HIIT、LIAT对单纯性肥胖青年男性的影响效果量、短期效应及长期效应问题。方法:受试者进行逐级递增负荷运动实验来测定Vo_2max,并提取50%~60%Vo_2max、80%~90%Vo_2max对应的HR值,进而制定了运动处方。通过对实验组进行为期12周的训练(Polar表监控),C组保持原先生活状态,最终测试并收集了54位单纯性肥胖青年男性数据。结果:HIIT对身体成分、心肺功能中的VC指标、肌肉力量水平以及瞬发力水平均较LIAT提高显著(p<0.05或p<0.01);在心肺功能中的ST指标、LVEF指标,柔韧性具有相似的效果量;在长、短期效应上,HIIT对身体成分、心肺功能以及瞬发力均具有短期效应,而对肌肉力量具有短期和长期两种效应优势。LIAT则对以上大多数指标具有长期效应,仅瞬发力指标效果较小,肌肉力量无论长期效应还是短期效应均低于HIIT。结论:LIAT和HIIT两种方式对单纯性肥胖青年男性均具有较好的减肥效果,但是,根据实际需求,又需要有针对性的选择,HIIT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达到预期效果,而LIAT可能对其具有更长远的影响。研究推测:未来探究两种训练方式的组合优化策略不可能是简单的线性累加,而是一种更为复杂的结构,需要设计更长时间、更多组合变化的实验来进一步探索。
摘要:目的 :探讨单纯性肥胖的心理行为问题 ,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题行为早期发现测验 (PPCT)和参照CBCL量表设计的家庭调查表以 1∶1配对方法对单纯性肥胖儿童和正常儿童及其父母进行调查。结果 :PPCT测试显示单纯性肥胖儿童的人际关系不适应得分、情绪不稳定得分和行为问题总分均高于对照组 ;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单纯性肥胖表现为非攻击性、焦虑 /抑郁、社交退缩、思维问题和内向等心理行为问题。结论
摘要:目的评价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将江苏省淮安市直属机关幼儿园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干预组中开展儿童肥胖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干预前后家长和教师相关知识态度的转变情况以及儿童和家长的相关行为转变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教师对"不吃早餐对儿童减肥没有帮助"、"不吃宵夜对儿童减肥没有帮助"、"吃素对儿童减肥没有帮助"和"吃减肥药对儿童减肥没有帮助"的知晓率分别为96.3%、27.5%、73.8%和95.0%,均比对照组高(P<0.01)。干预组家长对"肥胖对儿童健康有影响"、"心理因素可能诱发肥胖"、"儿童肥胖可能引起心理疾病"和"儿童肥胖可能引起内分泌疾病"的知晓率分别为12.7%、92.4%、68.4%和71.4%,均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儿童或家长的健康相关行为持有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对于教师、家长的肥胖相关知识的认识和儿童及其家长的肥胖相关健康行为的养成具有积极的作用。
摘要:目的 调查并分析单纯性肥胖症对深圳市学龄儿童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危害状况 ,为儿童肥胖的控制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 1∶1配对实验设计对 15 0对单纯性肥胖症学龄儿童和正常对照组儿童的血压、脉搏、血脂等 14项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试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配对实验研究得出 ,肥胖儿童两期血压、脉搏、皮褶厚度、体脂率、血甘油三酯都明显高于正常儿童 ,另外肥胖儿童的下肢形态也出现恶化。结论 可以认为 ,单纯性肥胖症已对深圳市学龄儿童造成明显的影响 ,并使儿童体质下降 ,应引起卫生。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