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南北朝时代"
1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的审美观念
收藏 引用
《史学月刊》2005年 第7期 123-125页
作者:王大勇平顶山学院美术讲师,河南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在先秦、两汉哲学和美学的基础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艺术获得了巨大发展.这一时期,曹植的确立了绘画艺术的地位,顾恺之的"传神论"提升了绘画艺术的审美特性,谢赫的"气韵生动"则成为中国绘画艺术审美与创作的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敦煌南北朝写本的书法艺术
收藏 引用
《敦煌研究》1991年 第4期 43-49,122-123页
作者:赵声良 
汉末两晋到南北朝时代,是我国书法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由于士大夫文人对书法艺术的热衷,其优秀的书法家如张芝、索靖、钟繇、二王等不同程度地引导了书法变革的新潮流。两晋以后,正书由隶变而为楷成为时代的大趋势,章草也渐变为今草,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平民卿相与大唐盛世
收藏 引用
《人民论坛》2011年 第9期 32-33页
作者:张耐冬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在唐代以前的魏晋南北朝时代,士族门阀作为社会和政治中的核心力量,成为几百年间中华大地执牛耳之阶层。而唐代,出身平民者日渐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政坛上如此,文化艺术界也是如此。对此现象,很多史学家们有所关注,他们有一个大致相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桂剧《哑子背疯》表演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17年 第4期 68-69页
作者:李娟 朱江勇桂林医学院 桂林旅游学院 
《哑子背疯》(又名《哑汉驮妻》)是桂剧传统剧目之一,原是“目连戏”中的一个片断,经过不断演绎,早已独立成一个戏。《哑子背疯》的故事发生于两晋及南北朝时代,主要人物有傅湘、哑汉夫妇。主要剧情是主人公傅湘在会缘桥庙会之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东亚文化语境下古典诗歌中“萤火”意象流变研究
收藏 引用
《芒种》2013年 第4期 213-214页
作者:孙士超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第一次出现了“萤火”意象,但《诗经》中吟咏萤火的诗只有一首并且是作为负面意象而存在的。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代,随着咏物诗的发达,萤火开始大量入诗歌,成为文人骚客所乐于歌咏的意象之一。到了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画“象思维”再认识
收藏 引用
《中国文艺评论》2016年 第6期 39-44页
作者:吴毅 
作为特定的文化属系,书和画是彼此不能分割的一个完整的艺术体系,其普及性已经在历史长河中成为极具中国气派和经典性的艺术。殷、周、先秦、两汉、魏晋和南北朝时代的文字书体的变革,带动了书画艺术走向多姿多彩的局面,这种千古承载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偶成佳句吟丘壑,墨韵书香别有天——胡立伟的书画印诗
收藏 引用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2年 第5期 36-41页
作者:陈瑞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中国画艺术综合包容,融会贯通,展现出精深博大、丰厚广阔的气象。中国画与汉字书写艺术密不可分。南北朝时代谢赫在《画品》中提出"六法",将"骨法用笔"列为绘画的重要法度,已显示中国画"书画一体"的特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梵宇洞幽 佛国尊者
收藏 引用
《中国收藏》2011年 第10期 92-97页
作者:海啸 
作为中国佛教美术的重要题材,罗汉像早在南北朝时代便已开始流传,尤其以绘画和雕塑的形式最为普遍。罗汉的形象通常是剃发出家的比丘相,身着袈裟,姿态不拘,随意自在,是佛教美术中最为朴实无华的象征,大多反映了清修梵行、睿智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漫说江淹的《别赋》
收藏 引用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 第1期 63-66,70页
作者:颜建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泰山金刚经》书艺摭谈
收藏 引用
《书法艺术》1996年 第2期 12-14页
作者:翟万益 
魏晋南北朝时代在中国历史上是大动荡,大变化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长期处于南北分裂,战争频仍,生产萎顿,人民生活在灾祸和苦难之中。统治阶级为了麻痹人民,巩固自己的既得利益,大力提倡佛教,奉佛之潮涌动南北。同时,由于门阀士族及其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