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南极"
18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基于漂移扫描CCD技术的南极时域天文观测阵原型机的设计与实现
收藏 引用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2024年 第8期54卷 111-123页
作者:祝杰 周丹 郑立新 曹建军 药新雨 陈国平 于涌 葛健 唐正宏 潘翔 杨臣威 姜鹏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上海200030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上海200136 
大视场快速巡天是时域天文学研究的重要观测手段,南极地区每年数月连续黑夜使其成为短时标时域天文学观测的理想台址.在南极工作的光学望远镜需要应对极低气温、无人值守、供电和网络传输受限等严峻挑战.针对上述情况,设计并研制了基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南极人花2亿打广告
收藏 引用
《财经天下》2024年 第16期 24-26页
作者:李丹不详 
靠出售“南极人”三个字的商标使用权,上海富豪张玉祥赚了个盆满钵满,一度跻身百亿俱乐部。可是,最近这几年南极人的贴牌生意不好做了,母公司南极电商的营收已经连续三年下滑,市值更是缩水八成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南极科考设施室内声环境舒适度研究
收藏 引用
《绿色建筑》2024年 第3期16卷 104-107页
作者:李晓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201108 
南极的声环境因高海拔和空气稀薄独具特点,存在狂风呼啸和极度安静两种极端的声环境情况,而极端声环境会使人疲劳并产生精神压力。从科考队员的健康角度出发,为了营造高效的工作环境,对南极科考设施的建筑特点进行分析,提出科考设施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南极秦岭站开站
收藏 引用
《时事资料手册》2024年 第2期 56-57页
2月7日,中国南极秦岭站开站。秦岭站位于南极罗斯海沿岸区域,建筑面积5244平方米,预计可容纳度夏考察人员80人、越冬考察人员30人。该站主体造型设计理念源自郑和下西洋使用的南十字星导航。考察站命名秦岭站是我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1...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小型无人船关键技术在南极近岸海底地形调查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海洋信息技术与应用》2024年 第2期39卷 106-112页
作者:王剑 邢喆 马永 赵现仁 董超 乔云浩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天津300171 海洋信息技术创新中心天津300171 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201700 
南极大陆是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典型区域,也是开展科学考察的“天然实验室”,挖掘南极科考潜力对提升我国在南极领域的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南极近岸海域是全球海洋调查的重点关注区域,现场实测数据可以为合理开发利用南极资源提供数据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面向海洋科考调查的南极宇航员海海浪风险分析
收藏 引用
《极地研究》2023年 第1期35卷 72-82页
作者:曹磊 王子珂 孟繁超 郭灿文 赵龙飞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天津300171 自然资源部海洋信息技术创新中心天津300171 
海浪风险分析是保障海洋科考调查活动安全的重要手段,现行海浪风险研究主要是面向沿海地区的海洋工程,利用波浪极值统计分析技术推算重现期,而海洋科考调查与海洋工程的波浪适应性区别较大,故现有极值方法不适用于海洋科考调查活动。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南极冰盖垂直温度场观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收藏 引用
《电子器件》2022年 第5期45卷 1252-1257页
作者:武宏伟 窦银科 左广宇 张紫东 刘晓杰太原理工大学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山西太原030024 
极地冰下温度剖面的观测可为极区科学考察站的建设、南极冰下湖资源的开采等工程提供重要依据。近年来,国内外研制的温度观测系统,主要针对北极海冰环境设计,而南极冰盖下的温度场观测鲜有提及。本文提出一种在南极地区恶劣环境下,基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南极内陆精密仪器运输减振设计与测试
收藏 引用
《振动与冲击》2015年 第24期34卷 98-103页
作者:温海焜 宫雪非 杜福嘉 李正阳 张如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南京210042 中国科学院天文光学技术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42 
Dome A是南极冰盖的最高点,由于其海拔高度高和温度低,天文学家预计其将是地球上最好的天文台址之一,南极Dome A将为天文观测提供一个绝佳的窗口。但仪器设备需要从中山站通过雪橇长途运输运至Dome A,道路异常恶劣。基于南极巡天望远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种双层浮筏式南极望远镜运输减振方案设计
收藏 引用
《振动.测试与诊断》2019年 第6期39卷 1291-1297,1365页
作者:温海焜 宫雪非 崔鹏惠 姚旭 杜福嘉 李正阳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南京210042 中国科学院天文光学技术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42 国家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上海200136 
Dome A是南极内陆距海岸线最遥远的一个冰穹,具有极为重要的科考价值,但是从上海中国南极科考基地出发前往Dome A的道路振动加速度值十分巨大。首先,分析了从上海到南极的运输振动环境,确定了从南极泰山站到Dome A为重点的缓冲包装的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南极环境史:18世纪至今的开发与保护
收藏 引用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22年 第2期39卷 114-118,9,15,16页
作者:亚历山德罗·安东内洛 黄晓波(译) 李星皓(译)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学院 不详 
尽管南极是一处艰苦而遥远的所在,但几个世纪以来,它一直是人类认知中的一部分,也是全球范围内自然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18世纪末以来南极自然环境的开发和保护,特别是海豹、鲸鱼、鱼类和磷虾的开发,以及国家和国际层面上对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