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博喻"
25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论《抱朴子》人才思想及其艺术表达
收藏 引用
《高校教育管理》1991年 第3期 93-96,104页
作者:李德明 
《抱朴子》一书是东晋葛洪以自号命名的理论著作.该书思想内容十分复杂,作者试图用儒道两种不同的理论学说统一在他设计的思想框架内,以供士人的选择与追求,以助社会的治理和教化.好在该书并没有将儒道思想随意地揉合混杂,而是分篇论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围城》的语言艺术
收藏 引用
《东疆学刊》1992年 第2期9卷 9-16页
作者:杨芝明 
钱钟书先生于1946年写成的小说《围城》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优秀长篇.其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使之在中外文坛上享有盛誉.《围城》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就其语言艺术,作一粗浅的勾勒.一钱先生是一位学的作家,是学者型的幽默大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略论《围城》幽默讽刺的表现艺术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学研究》1991年 第4期 89-93,81页
作者:庄大军 
钱钟书先生的长篇小说《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艺术杰作。它真实地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旧中国一部分上层知识分子的琐细生活,淋漓尽致地暴露了他们的空疏、虚伪、自私、猥亵的灵魂和种种劣性,从而深刻地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论《围城》的修辞艺术
收藏 引用
《内蒙古电大学刊》2014年 第3期 43-45页
作者:付艳萍呼和浩特市第十五中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1 
《围城》以抗战初期为背景,主要描写知识分子生活,以冷峻辛辣的笔调形象描绘了三四十年代知识分子中的一群丑角,通过冷嘲热讽、鞭辟入里、设模态及情趣盎然等艺术手法,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从而反映当时社会灰色的生活以及特定环境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于比和艺术想象的若干思考
收藏 引用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 第1期22卷 28-30页
作者:薛世昌 王君明天水师范学院中文系甘肃天水741001 天水电视台"今日天水"栏目组甘肃天水741000 
是人与自然的一种直捷的对应,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的一个生动而简捷的方式,是艺术想象与形象思维的一个重要方式。中国的文学传统之一,就是不仅仅把比当做修辞的手段,而当作对生活本质的理解。理解了比,理解了联类无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荷马史诗与《格萨尔》艺术比较论
收藏 引用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 第4期40卷 29-33页
作者:陶铖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 
荷马史诗和《格萨尔》是世界范围内的两大英雄史诗,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本文即从艺术的层面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无论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还是在语言艺术和结构艺术方面,荷马史诗和《格萨尔》既有着鲜明的共同特征,也有着各自的独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本叙事的隐之路——论蒋杏中篇小说集《清莲图》之艺术表现
收藏 引用
《长江文艺评论》2024年 第5期 103-109页
作者:桑大鹏 柯铃铃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作为语言的修辞技术,学界总结有十余种。本文略提数种:明、暗、借博喻、回环比等等。今单说隐。作为一种修辞技术,在语言表达式中本体、词、体都出现:你(本体)是(词)灯塔(体)。词是“是”“成为”“正如”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修辞艺术三题
收藏 引用
《读写月报(高中版)》2018年 第10期 14-15页
作者:周宏 
博喻博喻是比的综合运用。当我们感到用一个体不够尽兴,就可以运用博喻的手法。先来看一个著名的成功例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临沧佤族汉语情歌比修辞格运用艺术研究
收藏 引用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 第11期 80-84页
作者:李双宏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临沧佤族汉语情歌反映了佤族人民的爱情生活,歌词生动形象、感情真挚、充满生活气息,无论是短句情歌,还是较长的叙事情歌,都有鲜明的主题。尤其是情歌注重语言美感,在传唱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比修辞格,主要有明博喻、暗、强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再论《诗经》情歌比、兴的表现手法
收藏 引用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年 第7期 93-95页
作者:万小丽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初教系黑龙江大庆163712 
情歌大量使用"比"的手法,从用"比"的结构来说,有明、借博喻,从"比"的表达方式来说,有描写性比、议论性比、抒情性比."兴"的用法有的作为发端,有的兼有比,有的引发联想,有的创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