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博采"
1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博采约取 卓然成章──读将凡先生《〈周易〉演说》
收藏 引用
《周易研究》2000年 第1期 90-92页
作者:刘光本 吕玉华复旦大学哲学系上海200433 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200433 
蒋凡先生是治中国文学批评史的专家,其大作《周易演说》(以下简称《演说》)极好地体现了打通文史讲哲学的特色,在众多《周易》研究的著述中独树一帜。数千年来,《周易》一直被视作“大道之原”,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博采厚积 体精用宏——记罗品超在《山乡风云》的表演
收藏 引用
《广东艺术》1997年 第3期 23-26页
作者:莫汝城 
粤剧著名表演艺术家罗品超不但在舞台上塑造了像林冲、荆轲、罗成、杨五郎、薛平贵等一系列古代人物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在饰演现代人物中,像《小二黑结婚》的小二黑,《雷雨》的鲁大海,《红花岗》的张胜,《南海长城》的区英才等,都给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博采众长 借鉴交融——西方戏剧与中国话剧关系的重新审视
收藏 引用
《上海艺术家》1998年 第2期 37-40页
作者:刘明厚 
在我的书架上,著名的西方戏剧家的作品与有关的理论研究书籍,从古典到现代,几乎占满了整个空间:埃斯库罗斯、莎士比亚、英里哀、易卜生、奥尼尔和贝克特……一个个伟大的戏剧艺术大师顶天立地地站在那里,他们的思想和艺术超越了时代和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博采众家之长──记著名花脸演员陈真治
收藏 引用
《中国京剧》1998年 第1期 36-37页
博采众家之长──记著名花脸演员陈真治不当“小老斗”明志专科1945年生于津门的陈真治,自幼喜爱京剧,10岁时便追逐戏班,每天放学身背书包跑到剧团,迷恋于台上台下,私下还“呀、呀”举手投足学而不止,久而久之,河东区京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博采众家
收藏 引用
《北京物价》1997年 第S1期 40-41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精研古法 博采新知——李德君和他的花鸟画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04年 第3期 86-90页
作者:刘万林 
李德君 祖籍河南沁阳,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副研究馆员。现为河南省慈善书画院常务副院长,河南省书画院特聘画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进取与开拓的新成果——评《蒋孔阳美学艺术论集》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与批评》1989年 第4期 137-142页
作者:立文 
当我捧着江西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装帧淡雅精美的《蒋孔阳美学艺术论集》细细阅读之时,心头不禁升起喜悦和激动之情:这部扛鼎力作是著名美学家、复旦大学蒋孔阳教授给当代中国美学界的新奉献,同时也是他本人在美学领域内孜孜不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儒道音乐美学思想在历史上的分镖与合流[续完]
收藏 引用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0年 第3期 24-31页
作者:周畅 
《吕氏春秋》之后,儒道音乐美学思想几种情况不同的融合1.《吕氏春秋》开始了儒道音乐美学观的合流战国末期,各家思想一方面进行斗争、分化,一方面又进行渗透、综合。为了给秦统一中国提供思想武器,秦国宰相吕不韦指示其门客以“集腋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苏轼文艺思想的朴素辩证法特色
收藏 引用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 第3期 58-66页
作者:滕咸惠 
苏轼是宋代杰出的文学家和艺术家,其创作成就堪称灿烂辉煌,“浑涵光芒,雄视百代”(《宋史本传》)。在文艺思想方面,苏轼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苏轼的世界观以儒家思想为主干,而又浸淫道释、博采百家。从总体上看,苏轼虽不能彻底突破唯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玉溪诗流变述略
收藏 引用
《宁夏社会科学》1990年 第3期 25-31页
作者:培君 
“唐自李杜之出,焜耀一世,后之言诗者皆莫能及。”尤以杜甫“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成为“诗家之途辙”,“古人之总萃”。后人衍其一绪,自可名家。李商隐得杜甫真传,比不上其影响深远广泛,但“衣被后世”,也是代代有人。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