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卜万苍"
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别一种“摩登”——论卜万苍在联华影业公司的创作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2013年 第1期 100-105页
作者:彭静宜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100082 
本文通过分析卜万苍在联华公司时期创作的电影,指出他在这一时期的创作经历了从"欧化"到"本土"的嬗变,一步步靠近中国人自己的生活,讲述中国故事,反映社会现实,力图打造"中国型"影片。虽然卜万苍也顺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电影赋比兴”理论看卜万苍电影的民族特色
收藏 引用
《电影新作》2018年 第6期 67-71页
作者:周强山西传媒学院动画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 
卜万苍导演的作品如《桃花泣血记》《恋爱与义务》《一剪梅》《木兰从军》《渔家女》《红楼梦》等,都较为注重借鉴使用中国艺术传统中的创作手法,创作具有民族特色的电影。卜万苍也曾数次撰文,表露其对"中国型"电影的探索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卜万苍上海时期电影刍议
收藏 引用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5年 第2期29卷 21-26页
作者:彭静宜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82 
本文通过对卜万苍在上海时期的作品进行考察,认为其创作可以分为尝试期、形成期和稳定期三个阶段,并着重以现存的影片文本为基础对后两个时期进行读解,以管窥其个人风格的形成和嬗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孤岛”沦陷时期的卜万苍电影研究
收藏 引用
《电影新作》2015年 第5期 46-52页
作者:黄望莉 冷平上海大学影视学院 
卜万苍是中国电影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导演,他在不同时期所导演的众多影片都成为当时的风向标,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他在上海"孤岛"沦陷时期的拍片经历,以及他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赴港、赴台拍片行为,都使得他这么多年来备受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早期电影里的“空气”说与“同化”论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20年 第5期 100-108页
作者:李道新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以郑正秋、欧阳予倩、卜万苍、吴永刚和费穆等为代表的中国早期电影创作及其话语实践,通过对中外思想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为"中国化"的电影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氛围、气韵到"空气",经由创作主体的精心介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台湾“国家电影中心”与台湾电影发展状况——林文淇先生访谈录
收藏 引用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5年 第3期29卷 1-4页
作者:龚艳 林文淇浙江传媒学院电影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台湾"国家电影中心" 
时间:2014年12月31日地点:台湾"国家电影中心"龚艳(以下简称龚):非常感谢林馆长接受《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的电影专栏采访。刚才,我有幸参观了台湾"国家电影中心",今天来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一是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金焰 风格硬朗的“电影皇帝”
收藏 引用
《东方电影》2009年 第11期 60-60页
作者:何叶舟 
金焰(1910—1983),原名金德麟,原籍朝鲜,著名表演艺术家,建国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演员剧团团长金焰以其富有青春活力的气质和朴实自然的表演征服了大批观众1934年,在一家电影刊物的观众评选中,获"电影皇帝"的殊荣。代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