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卢卡奇"
10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论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在卢卡奇思想体系中的地位——从布达佩斯学派的视角出发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辑刊》2025年 第2期 23-31页
作者:杜红艳宁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是卢卡奇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卢卡奇思想发展中的关键一环,它既呼应了其早期的文艺美学思想,又表征了对《历史和阶级意识》的真正超越。卢卡奇在《审美特性》中集中阐释了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构建了个体与类之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卢卡奇艺术自为思想研究
收藏 引用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 第2期48卷 24-31页
作者:李进书河北大学文学院河北保定071002 
在现代美学艺术自主观念的形成过程中,卢卡奇的艺术自为理论具有一种奠基石的作用。卢卡奇指出,虽然不同艺术形式具有各自的表达方式,但是它们整体地凸显了一种同质媒介,通过这种同质媒介方式,艺术形成了对世界的一种独立探究。艺术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卢卡奇物化理论与马克思异化理论之比较分析——基于《历史与阶级意识》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思考
收藏 引用
《哲学进展》2025年 第2期14卷 164-173页
作者:丰欣洋 屈宏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公开发表十年前,卢卡奇就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提出了物化理论,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殊途同归,在精神实质上同向而行。他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回答并解决资本主义快速发展而产生的社会问题,因此二者在概念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卢卡奇审美反映论学说的再认识
收藏 引用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2年 第4期29卷 117-125页
作者:王雄 
本文重新检视了卢卡奇审美反映论学说,并作出了新的评价.作者认为,审美反映论构成了卢卡奇全部美学思想的基础和主体框架,也是卢卡奇据以开展美学批评的出发点和理论参照。从总体上看,卢卡奇审美反映论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正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如何可能:卢卡奇早期思想的一个主题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18年 第9期 25-33页
作者:熊海洋南京大学艺术学院 
"艺术如何可能"是卢卡奇早期思想的主题之一。围绕这一主题,卢卡奇先后依据不同的思想框架进行了两次发问,并给出了两次回答。第一次是在新康德主义的绝对形式的框架下,追问艺术形式在现代生活中如何可能,答案却是艺术形式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卢卡奇与形式美学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1996年 第2期 41-51页
作者:王雄南京大学中文系 
卢卡奇与形式美学王雄匈牙利著名学者卢卡奇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家,其主要理论纲领和学术建树是审美反映理论和“现实主义”学说。值得注意的是,卢卡奇美学体系中的“形式”范畴始终没有获得应有的重视,而这一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卢卡奇的“惨败”与布达佩斯学派的理论转向
收藏 引用
《学术研究》2016年 第8期 22-27,69页
作者:许静波东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布达佩斯学派批判性地反思了《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中的理论缺陷并完全超越了该书的理论视域。在卢卡奇晚年写作《美学》和《社会存在本体论》期间,布达佩斯学派一直围绕在卢卡奇身边,特别是对《社会存在本体论》的拒斥直接导致了布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卢卡奇艺术反拜物教化的理论诉求
收藏 引用
《学术交流》2011年 第7期 14-18页
作者:王静黑龙江大学历史学院哈尔滨150080 
乔治.卢卡奇从人的存在问题出发,积极探索改变人的异化生活的途径。一生思想虽经过几次重大的变化,但思索的主题并未受到任何影响。他极为关注艺术作品对于改变人的现实存在的意义,并始终把在现实存在中发现启蒙的、非拜物教化的意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悲剧的形而上学》看卢卡奇的悲剧理论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与批评》2013年 第1期 109-112页
作者:王天保郑州大学文学院 
《悲剧的形而上学》是卢卡奇的论文集《心灵与形式》的最后一篇,其副标题是“保尔·恩斯特”。但这篇论文并不仅仅只是针对保尔·恩斯特悲剧作品的文学批评,它也表达了卢卡奇对悲剧的一般看法。卢卡奇认为悲剧艺术表现的是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科学地再现”:从“科学”的歧义性重审卢卡奇-布莱希特论争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与批评》2021年 第3期 19-31页
作者:李轶男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 
以现实主义艺术的再现机制为框架,在"表象""实质"和其自身三个层面,卢卡奇与布莱希特展现出对"科学"的理解和运用差异。卢卡奇与布莱希特的论争,除去在具体议题上的对立,更重要的是在对"艺术如何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