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印从书出"
30 条 记 录,以下是21-30 订阅
视图:
排序:
邓石如学思想及篆刻实践研究
收藏 引用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 第6期26卷 165-168页
作者:武蕾合肥师范学院艺术传媒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清代中期,以邓石如为代表的皖派在坛崛起,他将自己独特的书风融入篆刻之中,形成了以讲求笔意,追求线条丰富变化与内在韵律的"印从书出"创作观,改变了浙派后期因固守刀法而陷入"中求"的程式化篆刻创作。虽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学理论对明清流派篆刻发展的引领
收藏 引用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 第6期35卷 99-103页
作者:周一红苏州市职业大学科技处江苏苏州215104 
自文人亲自参与篆刻,在追求章艺术性上具有了清醒自觉的认识,便现了学理论著作。学理论的现虽然较晚,但借鉴已有相当基础的文论、书论、画论而得到迅速发展。学理论的成熟早于篆刻实践的成功,推动了明清流派篆刻呈现百花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陈靖:多元文化语境是一种“机遇”
收藏 引用
《艺术品鉴》2019年 第11期 111-119页
作者:陈靖山东艺术学院 西泠印社 山东省书法家协会 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 山东印社社委 山东画院书法院 
在经历了先秦、两汉、魏晋的高峰之后,篆刻艺术至清朝发展又一次的辉煌。"书从,印从书出",邓派篆刻创始人邓石如在小篆创作上取得重大突破之后,进而将小篆的书写线条运用到稿之中,使得书法与篆刻的关系变得更为密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篆刻刀法表现下的笔意美
收藏 引用
《美术教育研究》2021年 第6期 28-30页
作者:邵仲武 胡云龙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 
篆刻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创作者在篆刻面中融入了美学思想,吸引人们探索。篆刻和书法一样,都十分注重线条的质感。书法中笔画的质感是靠毛笔表现的,篆刻也是如此。在设计一方稿时,创作者需要反复构思,进而将书法合理地安排到面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明清篆刻书体章法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艺苑》2012年 第4期 105-106页
作者:杨章舜福州旅游职业中专学校 福州工艺美术职业中专学校工艺美术教研室 
文章从篆刻使用的书体、笔意,到章拿法的疏密、虚实、挪让、呼应等方面来阐述明清篆刻艺术美感,并结合工艺美术专业课堂实际,运用举例、分析、演示、展示篆刻独特的艺术魅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承前启后--吴熙载的金石花卉画
收藏 引用
《中国书画》2023年 第4期 58-63页
作者:王道进澳门城市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中国澳门 
吴熙载(1799-1870),原名廷飏,字熙载,初以字行,后因避同治皇帝讳,更字让之,攘之,号让之、让翁、攘翁、晚学生等,江苏仪征人,诸生。吴熙载是清中晚期著名的艺术家,其篆刻是继承邓石如“印从书出”创作模式的典范,其书法艺术是包世臣碑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汉碑额篆书与清代中后期篆刻的繁荣
收藏 引用
《艺术探索》2016年 第3期31卷 26-34页
作者:杨帆宜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四川宜宾644000 
汉碑额篆书是清代中后期篆刻"印从书出"创作模式得以形成的重要关钮,邓石如则是取法汉碑额开新风的关键人物。晚清篆刻家相继引汉碑额篆书入,同时将取法范围拓展到汉碑额以外的其他金石文字资料,使篆刻创作开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当代写意篆刻在篆刻基础教学中的渗透与研究
收藏 引用
《美术教育研究》2018年 第17期 140-141页
作者:张红坤广西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随着互联网信息的整合与共享,远至商周、秦汉时期的篆刻文献,近到刚土的文物史料,研究者都可以在短短几秒钟时间内找到想要的资料。如今,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当代写意篆刻诞生。在继承古代篆刻文化的基础上,当代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邓石如谱的编纂与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华书画家》2022年 第11期 82-91页
作者:陈硕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一、邓石如的篆刻实践今见各式邓石如谱的收录规模大抵在200方左右,其中只有一小部分(约30方)有原石存世。毋庸讳言,在今人的判断中,邓石如在书法方面的用力是要远逾于其篆刻的。故而,许多学者在讨论邓石如的篆刻艺术时,除了提及其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石开先生“清、奇、古、厚”艺术创作美学观研究
收藏 引用
《明日风尚》2016年 第21期 101-页
作者:张红坤广西师范学院 
石开,1951年生,福建福州人,师从陈子奋、谢义耕等先生,职业书画篆刻家,中国篆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石开先生在当今书画篆刻界是举足轻重的领军人物之一,被评为'鬼才,狂人和评论大炮',他经常宅在家里,很少门,自称'居家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