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印宗秦汉"
2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印宗秦汉”及当代篆刻创作——全国第九届篆刻作品展览专家对谈纪要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2024年 第1期 156-167页
作者:崔志强 朱培尔 许雄志 徐海 苏金海 范正红 谷松章 鞠稚儒不详 
朱培尔:篆刻不是刻字,也不是简单地把书法刻入中,它是艺术的创造。其中有作者对传统的理解,有作者性情的融入,甚至反映出作者对于这个时代的一种感受。以上几位专家对于作品的讲解,启示我们思考传统来自于何处?为什么部分入展作品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印宗秦汉
收藏 引用
《中国篆刻(钢笔书法)》2023年 第2期 18-19页
者,信也”,在方寸之间尽显气象万千。章最早作为一种凭信的工具和职权的象征,突出了实用功能;随着历代的演变和文人的介入,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篆刻艺术,兼具了实用性与艺术性。当今,在不同的语境中,我们认识篆刻艺术仍然可以从实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印宗秦汉”理念下的篆刻审美教育
收藏 引用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22年 第4期 4-9页
作者:黄越华 王钰登 刘琪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北京100124 
篆刻艺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艺术语言和丰富的审美意象,在中华美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印宗秦汉”作为主流的学审美理念,将这一理论引入篆刻美育中,可以拓展传统艺术中美育的新途径和新方式。“印宗秦汉”的理念代表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印宗秦汉”思想对书法创作的影响——以明末清初书法篆刻家周亮工为例
收藏 引用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22年 第3期 94-97页
作者:胡代林四川德阳 
周亮工(1612-1672),字元亮,祖籍祥符(今河南省开封市)。庐陵王若先在为周亮工写的小传中称道:“栎下先生姓周,名亮工,字元亮,一字减斋,一字栎园。日栎园先生者,学者之称也。先世自金陵徙居抚州之历下,最后其大父复自历下徙江宁,又徙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清代“印宗秦汉”理论和实践的深化——以程邃篆刻中金石趣味之萌动为中心
收藏 引用
《西泠艺丛》2022年 第6期 39-43,F0004页
作者:朱琪西泠印社 南京晓庄学院 
明清之际,由于《集古谱》木刻版(《薮》)的普及与流行,成为时人篆刻学习秦汉章的最重要范本,但也造成清初篆刻“类于刻木”的僵化风格。入清以后随着学术风气的转变、金石学的兴起,引起学者对“印宗秦汉”思想的更加深入的理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印宗秦汉书俱老——程与天先生金石艺术探究
收藏 引用
《美术大观》2008年 第8期 140-141页
作者:李长云滨州学院美术系 
  汉语是世界上词汇最丰富、语调最优美、句式最简洁、表达最生动的语言之一;汉字则是与汉语相适应的古老而富有活力,充满形象的一种文字.汉语汉字既是中国人创造生活和传播知识的工具,又是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而其中中国金石艺术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不息为体 日新为道——谈祝竹先生的篆刻艺术
收藏 引用
《中华书画家》2024年 第3期 90-93页
作者:国仕堃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书法篆刻研究所 
祝竹风静穆,意态从容。对祝竹篆刻影响最大的是汉。祝竹认为:汉垂范后世,汉总体风格的审美指导、文字的规范和章法的程式对当代人具有重要的典范意义。汉规范的内容纷繁,最根本的是平正。由章法布局的平正、书法文字的平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印宗秦汉”的当代诠释——兼论当代篆刻艺术的发展方向
收藏 引用
《书法赏评》2009年 第6期 48-50页
作者:孟宪华鸡西大学 
者,信也。古代玺的实用意义就是取信,权力的象征完全是建立在取信的价值基础之上的。上至帝王"以玺告于太庙",下到匠人"物勒工名",故古有官和私之分,章又作为典章制度形式和形制的代表,并在儒家思想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汪启淑“印宗秦汉”思想探究
收藏 引用
《艺术品鉴》2018年 第11Z期 17-18页
作者:杨正阳黑河学院文化旅游学院 
汪启淑是清代雍乾年间著名藏家,一生以'印宗秦汉'思想为指导搜藏、研究篆刻艺术。本文探讨了汪启淑'印宗秦汉'思想的来源,并从其编撰的谱及《飞鸿堂人传》中对人的选择、评价两个方面讨论'印宗秦汉'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印宗秦汉”创作观与明清文人篆刻
收藏 引用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 第10期37卷 192-194页
作者:武蕾 孙志宜合肥师范学院艺术传媒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明末清初,由于大量集古行于世,肇始于元代的"印宗秦汉"章创作观,被文人篆刻家全面接受。这造就了这一时期文人篆刻对秦汉传统的全面复归,但此时的篆刻创作还存在着对古代章原型的简单认识和模仿的弊端。清中叶浙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