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印材"
4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赵古泥篆刻艺术刍议——特种印材金属、晶、玉的治理
收藏 引用
《书法艺术》1994年 第1期 10-15页
作者:归之春 
古代章,多采用金属和玉类为印材。金属以铜质居多,金银较少,有铸、有凿。玉主要是白玉、碧玉、紫玉一类,也有以翡翠、玛瑙为之。这种印材有凿、有碾。其文和钮也随官阶的不同而有别。《汉官仪》诸候王黄金橐驼钮,文曰玺;列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孔子博物馆藏衍圣公"钦承圣绪"御赐匾额
收藏 引用
《文物天地》2022年 第5期 59-63页
作者:褚红轩 邱正民孔子博物馆 
章也称图章,是持有者的身份凭信。宋元以来,文人开始参与治,章的艺术性得到了很大提升。明清时期,学理论蓬勃发展,石质印材广泛使用,篆刻艺术推陈出新,篆刻名家辈出,形成了中国章篆刻技术和艺术审美的历史高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方寸竹根篆奇趣
收藏 引用
《收藏.拍卖》2022年 第3期 56-61页
作者:钮希强 不详 泰州市博物馆 
章文化历史悠久,是集篆刻、书法于一身的艺术。中国古代的章用丰富,有金、银、铜、玉、石、琉璃、水晶,也有竹、木、牙、角、琥珀等,除了官有特别规定外,民间私基本是不受限制的,只要能用,皆可入。在这其中,竹根入因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论各类篆刻料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艺术教育》2022年 第1期 177-180页
作者:贺维豪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09 
历史上,用以制作章的料种类非常丰富,以铜为主,兼用金、银、玉、石等。不同的料需要运用不同的制作方式,同时亦呈现出不同的面效果,尤其是以金属料所铸刻的章,与易于镌刻的石质印材章相比,实践方式千差万别。在当下的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匠人到文人--明代中后期人身份的转型
收藏 引用
《艺术市场》2022年 第6期 58-61页
作者:朱文哲不详 
秦汉时期,造者是“匠人”;时至明代中后期,刻者则多为“文人”。文徵明之子文彭便是明代文人篆刻家的代表,而何震则代表了“职业人”阶层。文人与职业人之间产生的互动不仅带动了风、论、谱、印材的发展,还提高了职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明清刀说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1996年 第1期 68-72页
作者:韩天衡 
篆刻艺术有近三千年的辉煌历史,以阶段论,可分别为周秦两汉绵延至明中期的铜时期,与明末迄今的石章时期。换言之,铜时期是以金属印材为主的制作期,石章时期是以明季新引近坛的青田、寿山叶腊石系为主的制作期。别看这印材的更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中国线描造型特性
收藏 引用
《美苑》1989年 第4期 48-51页
作者:齐鸣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 
线描艺术,即是用线条在某种平面上进行布局组织的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的形式美是内、外形式所显示的审美特征的总和。所谓内形式指对象性事物内部的组织联系;外形式指对象事物外部形象的具象形态。我们对线描造型的研究主要侧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青田石雕及其社会史意义探析
收藏 引用
《东南文化》1989年 第1期 136-139页
作者:周望森浙江师范大学历史系 
以镂雕技艺和俏色利用为重要特色的浙江青田石雕,400年前就名盛东南,100多年前更越出故土,誉驰全球.它的艺术特色和艺术价值,已得到工艺美术界的诸多肯定和良好评价.但是,关于它在文化史上的地位和特有的社会意义,还有待我们继续探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让“小众”艺术走向“大众”——李岚清篆刻书法艺术展侧记
收藏 引用
《中华文化画报》2011年 第6期 8-15页
作者:亦乙 
正是因为李岚清先生对中国汉字的危机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所以,他在许多场合都不断的强调汉字的运用与传承,并身体力行,以篆刻艺术为载体,在一个被拼音化的时代,积极推广中国汉字与传统艺术形式的当代融合,并高屋建瓴地提出"大众篆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李岚清篆刻艺术作品选登
收藏 引用
《艺苑》2008年 第10期 30-35页
作者:李岚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