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历史连续性"
1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以“文化多样”全面否定历史连续性是另一种教条
收藏 引用
《戏剧艺术》2006年 第4期 111-112页
巫鸿在《“开”与“合”的驰骋》(《读书》2006.5)一文中说,一部中国美术史应该怎么写,对这个问题肯定会有不同的看法。最极端的看法就是不要再去写那种上下数千年、东西几万里的中国美术史了,因为这类宏观叙事不过是现代启蒙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传统建筑文化与城市建筑美学的共融——评《城市建筑美学》
收藏 引用
《现代城市研究》2024年 第4期39卷 I0005-I0005页
作者:师连伟 温伟超中建七局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当现代城市的天际线被玻璃和钢铁组成的高楼包围时,传统建筑文化的踪影似乎愈加珍贵而稀有。然而,随着人们对文化认同和历史连续性重视程度的加深,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城市美学的融合成为城市发展的一种新趋势。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城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立足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加快构建中国艺术学“三大体系”
收藏 引用
《艺术学研究》2023年 第4期 5-6页
作者:周庆富中国艺术研究院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1]...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脉相承:戏曲的连续性与文化的恒定
收藏 引用
《艺术学研究》2023年 第6期28卷 16-20页
作者:郑雷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五个突出特,即连续性、创新、统一、包容、和平,其中连续性居于诸特之首。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源远流长,历久弥新: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
收藏 引用
《艺术学研究》2023年 第6期28卷 11-15页
作者:喻静 苏浩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1])...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成都博物馆 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
收藏 引用
《艺术市场》2023年 第8期 18-19页
作者:伊丽妍冬 
“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既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本次展览以“源”“远”“流”“长”四字构建讲述脉络,汇集珍品共220件,其中一级文物70件,珍贵文物90%以上,是成都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国民、德国中心论、种族与纳粹时代的德国音乐学——帕米拉·波特《最德国的艺术:从魏玛共和国到希特勒第三帝国灭亡的音乐学与社会》述评
收藏 引用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 第2期 123-128页
作者:宫宏宇新西兰国立UNITEC理工学院语言研究系 上海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 
有关纳粹统治期间德国音乐学的研究虽然始于上世纪70年代,但长期以来一直得不到学界重视,美国学者帕米拉.波特是为数不多的致力于此课题的学者。本文重点介绍她的专著《最德国的艺术:从魏玛共和国到希特勒第三帝国灭亡的音乐学与社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中国中古美学的“天人之际”(下)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21年 第2期 29-45页
作者:刘成纪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 
今人论中国美学史,往往在两汉与魏晋之间持截然对立的立场。但事实上,这两个时代之间的历史连续性要远远大于差异。尤其被天人之际形塑的审美化的社会政治制度,对魏晋南北朝历史形成了整体贯穿,并对当时的文学艺术产生主导影响。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八十年代与九十年代文学的现代关联
收藏 引用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 第3期23卷 149-154页
作者:卢衍鹏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63 枣庄学院文学院山东枣庄277160 
在"年代学"或"断代史"文学研究中,存在二元对立的思想倾向,从现代、整体的角度考察80年代文学与90年代文学的关系,更能发现两者在叙事上的"历史连续性",其内在连续性大于表面的"断裂"和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个人叙事选择与集体记忆建构——基于北京D村花钹会的田野调查
收藏 引用
《民间文化论坛》2020年 第5期 104-111页
作者:毛晓帅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 
基于不同的交流目的,民众会有选择地讲述自己的个人经历,有时甚至会对其进行润饰、改造和创编。由此呈现和建构出的个人记忆或村落集体记忆也就难以完全保持“本真”。无论是“本真”的还是“创编”的个人叙事,都是民众建构历史记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