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原生文化"
2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论草原旅游纪念品中蒙古族原生文化元素的体现
收藏 引用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4期37卷 126-132页
作者:谷彦彬 刘新和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现代设计艺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2 内蒙古艺术研究所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笔者从分析、研究草原旅游纪念品现状入手,就此领域蒙古族原生文化元素的发现与提炼以及在草原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导入,面向旅游市场的推广等问题进行阐述。在草原旅游纪念品中,位居中心位置的是以蒙古族为代表的草原游牧文化,研究与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原生文化视野论彝族毕摩绘画的审美特征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研究》2012年 第6期25卷 94-98页
作者:王海鸥 布吉莫重庆大学艺术学院绘画系 重庆大学历史题材油画研究创作中心 重庆大学艺术学院油画系 重庆大学艺术学院 
凉山彝族毕摩绘画是彝族传统的绘画之一,是彝族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彝族原始宗教艺术延续和发展的产物。2008年被列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但由于诸多因素,毕摩绘画艺术在美术学、美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尚显薄弱。本文以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原生文化视角下早期云冈石窟雕塑造型与体育身体文化的互动研究
收藏 引用
《武术研究》2024年 第4期9卷 111-115页
作者:赵岷 黄家乐 李翠霞 张旻山西大同大学体育学院山西大同037009 
文章以原生文化视角为切入点,从人类学、考古学和艺术史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云冈石窟雕塑的解析及文献资料的整理,系统地剖析了这些雕塑的特征和意义,从早期云冈石窟雕塑造型体现的北魏时期体育身体运动的文化表征找出相应规律,挖掘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谈儒家原生文化在贝聿铭建筑理念中的渗透与融合
收藏 引用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20年 第9期 79-80页
作者:耿沙沙湖南科技大学湖南湘潭411201 
贝聿铭作为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中的代表人物,将传统儒学原生文化融汇东西方建筑理念,为后世留下宝贵的智慧财富。文章紧紧围绕社会热点中的原生文化主题,以贝聿铭的建筑生涯为主线,分别从早期儒家文化的渗透,中期东西文化碰撞,后期文化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土家族“撒叶儿荷”地方舞蹈原生文化特点分析
收藏 引用
《明日风尚》2016年 第15期 129-,84页
作者:朱珂苇三峡大学艺术学院 
近年来,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正在遭受严峻的考验,同样土家族'撒叶儿嗬'的传承与发展也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局面。通常情况下,土家族'撒叶儿嗬'这一舞蹈形式躲在土家族丧葬礼上出现,而随着时间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山东海阳秧歌原生文化性及教学实践探讨——评《山东海阳秧歌教程》
收藏 引用
《中国教育学刊》2020年 第3期 145-145页
作者:颜焱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舞蹈学院 
海阳秧歌是北方四大秧歌之一,历史悠久,明初便有文字专门对其进行记录。海阳秧歌自成体系,融合民间传说与武术、舞蹈动作,逐步发展形成今天的"秧歌阵势"。当前,海阳秧歌在艺术专家、学者、文化工作者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彝族“都火”歌的文化和音乐特征
收藏 引用
《音乐探索》1990年 第4期 12-18页
作者:曾令士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群众艺术馆 
火把节是彝族和西南一些兄弟民族每年农历六月间的传统节日。四川凉山彝族过火把节保持古老风俗最隆重,传统活动最丰富的唯有腹心地区的布拖坝周围一带。“都火”就是这个地区节日中只由女子集体表演的连袂踏歌、一领众和的歌舞。这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地域文化在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创新应用
收藏 引用
《商业文化2020年 第13期 90-91页
作者:石岭 汪胜运 杨蕊安徽新华学院艺术学院 
文化创意是设计者利用原生文化的人文精神、美学特征、图形元素等对文化深层次的理解和诠释,通过与产品设计结合最终形成文化创意产品。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特征,文创产品一方面是对文化的解读和表达;另一方面也是通过无声的语言,传递...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二人转曲牌看东北的地域文化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2019年 第12期 134-138页
作者:刘长明吉林艺术学院 
白山黑水间孕育了东北特有的地域文化。构成东北地域文化的组成部分既有土生土长的民间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也有随着闯关东移民而来的关内汉民族文化。满族入主中原以后,虽然历代都有为了保护龙兴之地而建立的封禁政策,但仍然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美术:作为实践的文化——再谈“中国美术观”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10年 第4期 97-99页
作者:孔新苗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中华民族的原生环境与原生文化造就了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也为我们接纳外来文化准备了优秀的文化机制,这样的文化基础使得中华民族历几千年而绵延不绝。中国文化在恒稳的传承过程中一直保有自己的文化观念,自主自足的文化观念一直贯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