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双重变奏"
1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语言之思与现实关切的双重变奏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4年 第2期 206-208页
作者:张杰不详 
一、新视觉启示中的媒介探究我的艺术创作起始于改革开放新思潮不断涌入的80年代,身处时代潮流中的我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开放心态面对世界,对艺术的新表现和新理念充满了无限探索欲。艺术家把艺术看作一种人类的情感符号,艺术的表现形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建构与主旋律抒写的双重变奏——四川电影半个多世纪的华章重彩
收藏 引用
《现代艺术》2023年 第1期 42-45页
作者:曹峻冰成都市文艺评论家协会 四川省电影家协会 中国电影家协会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中国文艺评论(四川大学)基地 四川大学比较电影学研究所 
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四川省文联)于1953年1月的成立,如吹拂大地的春风一般,为四川文化艺术事业带来崭新气象。电影,作为艺术大家庭中的一员,也信心满满地扬起远航之帆;而1959年7月1日峨眉电影制片厂的正式挂牌,无疑是那时代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时光意识与生命感悟的双重变奏——汤志义漆画艺术散论
收藏 引用
《美术》2015年 第6期 82-87页
作者:陈加伟 
漆树原产我国,漆器髹饰工艺是我国先民的伟大发明。漆器曾以轻便、美观、耐用、抗腐蚀等优点,成为中国人生活用具的主角。但随着瓷器的出现,漆器在实用器皿中的地位逐渐受到挑战,但又同时促使漆器在裂变中走向更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乡村与边地的双重变奏——2006年长篇小说一个侧面的考察与分析
收藏 引用
《南方文坛》2007年 第2期 52-56页
作者:王春林山西大学中文系 
一、别一种意识形态的乡村小说在进入新世纪之后的中国现实社会与长篇小说的写作这二者之间,我们发现了一种极为鲜明的悖反现象的存在。一方面,从中国现实社会的发展情形来看,伴随着所谓现代化意识的进一步加强,伴随着市场经济向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历史与人性双重变奏中的女性命运——评张翎长篇小说《阵痛》
收藏 引用
《南方文坛》2015年 第1期 86-89页
作者:秦琰 王春林山西大学文学院 
单纯从生理学的意义上说,“阵痛”是一种女性特有的生命体验。张翎这部长篇小说的标题命名本身,就已经强烈地暗示出,作品的基本写作方向,与女性的生命存在,与女性命运的展示与探究存在着密切关系。一部长篇小说的写作成功,很大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社会学前卫与美学前卫:20世纪中国艺术发展中的双重变奏(节选)
收藏 引用
《艺术当代》2009年 第7期8卷 20-23页
作者:殷双喜 
20世纪中国艺术的现代化进程受到西方思想与艺术的深刻影响.但也呈现出在民族文化传统延续与现实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复杂张力。在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历史要求下.中国艺术对社会现实变革与艺术语言变革的复合性追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舞剧《易·行》看传统与现代的双重变奏
收藏 引用
《人文天下》2020年 第12期 18-19页
作者:丁泉杰山东理工大学 
“舞易华风”三部曲是以《周易》为创作文本,继而生发出的系列舞剧作品。该系列试图通过舞蹈艺术这一载体,探索阐发传统文化的新样式,从而解读《周易》所蕴含的哲学意义与普世价值。2019年创作的舞剧《易·行》,是以“阴阳生五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回归与超越的双重变奏——西南后乡土主义绘画现象观察
收藏 引用
《油画艺术》2017年 第2期 8-10页
作者:邱正伦西南大学美术学院 
本文在这里谈论西南地区的绘画创作,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局限在西南地理空间意义上的美术话题,虽然使用西南这一地理方位的说法,实际上仅仅是表述中的权宜之计.我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在信息时代语境下来讨论一个地理学意义上的绘画风格、绘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社会学叙事与语言当代性的双重变奏
收藏 引用
《油画艺术》2020年 第2期 61-63页
作者:何桂彦四川美术学院 
一般而言,当我们讨论绘画中的“当代性”时,一定会注意到它有两个意义来源。一是作品的题材、思想、观念如何反映当代人的精神面貌与人文诉求;另一个是语言与修辞是否有创新,是否赋予当代的审美蕴意。当然,这两者并不是完全分离的,相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主题的双重变奏:爱情和爱国――从《庐山恋》看《红杜鹃》
收藏 引用
《影剧新作》2020年 第4期 41-46页
作者:黄国飞江西省艺术研究院 
浮躁的当下,难得能看到这么清新美好的爱情故事,让人想起了改革开放时期那代人的爱情,上世纪八十年代那股勇于创新的火热浪潮和那个时期独有的清纯质朴的感情,一下子让人又回到了那个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时代。这部作品时代感把握得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