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变阻器"
5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以“变阻器”教学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4年 第3期53卷 60-62页
作者:王娟 戴国成淮安市北京路中学江苏淮安223001 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开明中学江苏淮安223001 
围绕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以“变阻器”一节为例,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设计自制变阻器的方案,在反复尝试与修改中不断完善实验方案,展示自制创新设计成果,应用自制变阻器进行实验探究等环节,阐述教学设计内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深度学习理念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以人教版“变阻器”为例
收藏 引用
《物理通报》2023年 第12期 113-117页
作者:郑小平广州市真光中学初中部芳花校区广东广州510145 
深度学习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途经,借助深度学习的发生机制、维持机制、促进机制和支持机制,有助于帮助学生建构物理概念,深化对物理规律的认识.以“变阻器”为例,开展基于深度学习理念的教学实践,让学生经历概念建构的过程,提升学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双减”背景下初中物理思维发展型课堂例说——以“变阻器”教学设计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3年 第14期 50-52,57页
作者:濮晨香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甪直甫里中学215127 
将思维发展型课堂的问题情境、认知冲突、显化思维、变式运用等核心要素融入“变阻器”教学设计中,注重激发学生思维动力,让学生形成思维习惯,优化思维逻辑,延伸思维触角,帮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减轻学习负担,实现减负增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证据的“教学评”实践研究——以苏科版教材“变阻器”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学物理》2023年 第14期41卷 23-26页
作者:吉临荣 柳怡无锡市太湖格致中学江苏无锡214125 无锡江阴市第一初级中学江苏无锡214400 
为培养学生证据意识,提升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结合“变阻器”这一典型实验课例,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结构、学情分析设计教学目标,依据学生已有经验或知识、生活事实或实验现象为学习的评价设计学习活动,依据理论推理和实践反思设计评价项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指向物理核心素养的实验深度体验教学研究——以“变阻器”教学为例
收藏 引用
《湖南中学物理》2023年 第9期 9-12,17页
作者:郭庆 文兵前 舒冬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四川成都611730 成都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四川成都610041 
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实验教学紧密相关,在教学中以丰富的进阶实验、核心实验、创新实验、拓展实验设计,关注学生的实验深度体验,以加深学生对物理观念的深度理解,对科学探究的主动参与,对物理思维的高度发展,对科学态度与责任的正确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多彩变阻器 扮靓中考题
收藏 引用
《初中生学习指导》2023年 第30期 44-45页
作者:王伦宇湖北 
变阻器应用类试题是各地中考的热点,下面举例介绍此类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一、湿度计例1 (2023·山西)小伟给学校劳动实践基地的蔬菜大棚设计了一个测量空气湿度的电路图,如图1甲所示。电源电压恒为6V,定值电阻R_0的阻值为20Ω,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16:1电视天线变阻器的设计与调试
收藏 引用
《广播与电视技术》1990年 第3期17卷 26-31,38页
作者:李振德 
本文对国内大功率电视发射台使用的六层蝙蝠翼型天线馈电系统中的16:1型电视天线变阻器的设计原理、制作调试、使用维护等有关问题作简要介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变阻器”教学设计
收藏 引用
《物理教学》2001年 第4期23卷 23-24,19页
作者:方惠秀江阴高级中学江苏214431 
初中物理第二册第十六章第七节“变阻器”的教学历来是电学教学中的难点,由于“变阻器”的部件较多,接法多种,涉及面广,有时必须将电阻、电压、电流综合起来分析,常常成为初中学生难以接受和融会贯通的知识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步进式电子变阻器的直流电动机调速技术
收藏 引用
《起重运输机械》2005年 第6期 27-30页
作者:孙建设 王程有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应用电子教研室郑州市幸福路2号450052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介绍了多级电子分挡调速技术。采用步进式电子变阻器和晶闸管,研制了新型的直流电动机调速电路。它能使速度的变化逐级平缓地进行,没有跳变现象。电路设计为闭环控制形式。能自动用多种条件完成对直流电动机的控制,并减少功耗。该技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任务驱动的深度教学设计——以“变阻器”教学为例
收藏 引用
《物理教学》2021年 第9期43卷 46-48页
作者:李闷心福建省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福建352100 
从实际出发,针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引导学生基于已有知识,同伴间相互讨论、商量、尝试、协作,面对一个个“怎么办”,共同寻找解决办法,经历仪器的创造过程,从知识到思维;从模仿到能力;从单干到协作。一步一步,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勇于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