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口头创作"
5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西方“套语”理论与西部“花儿”的口头创作方式
收藏 引用
《民族文学研究》1998年 第2期16卷 66-74页
作者:刘凯青海省文学艺术研究所 
“花儿”这种民歌,是群众即兴口头创作的,它与文人写诗有着很大不同,它的创作不用笔而用口,不是写而是唱。创作的目的不是叫人去阅读、去歌唱,而只是为了表达内心的激情,所谓直抒胸臆、出口成歌。歌唱出了,它创作的任务也就完成了,从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时代民间文学赓续中华文脉
收藏 引用
《群言》2024年 第4期 11-14页
作者:张建军中国农业博物馆农业历史研究部 
民间文学是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部分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在生产生活实践中集体创作,并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代代相承的口头艺术,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价值观念、传统知识和审美趣味,是民族文化的基础组成部分。中国的历史不仅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创作民歌”辨析
收藏 引用
《人民音乐》2008年 第6期 76-78页
作者:纪俊娟韶关学院音乐系副教授 
众所周知,所谓民歌即“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的歌曲”,它的“形式生动活泼,富有地方色彩”(《现代汉语词典》),在我国广大人民群众中间广泛流传,影响深远。然而,人们现在经常提及的许多“民歌”,却是模仿民歌风格的现代创作歌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非遗”神话传说语言教育的实施策略
收藏 引用
《山西教育(幼教)》2022年 第2期 30-32页
作者:续圆珍首都师范大学 
神话是远古人类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艺术性集体口头创作,传说是由神话演化而来,兼具一定历史性的故事。"非遗"神话传说反映了华夏儿女淳朴的思想和对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幻想,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梅林戏传统剧目的程式化套语
收藏 引用
《福建艺术》2023年 第2期 23-28页
作者:张帆福建省艺术研究院 
传统民间戏曲演出中,艺人多使用套路化的上场诗、念白、唱词进行即时口头创作,这些套语像语言构建一样,依人物、情境、情绪的不同自由套用。高甲戏中幕表戏的“水词”“水曲”,越剧、锡剧路头戏的“赋子”等等都属于程式化套语。套语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贵州布依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探析——以《好花红》为例
收藏 引用
《艺术家》2023年 第2期 79-81页
作者:穆晟璐东北师范大学 
民歌有着很强的地域与民族特色,是当地劳动人民在辛勤劳作过程中通过口头创作,随后在传播过程中得到不断充实、积累的集体智慧成果,也是大众喜闻乐见的音乐类型之一。《好花红》是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的一支民歌,由惠水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摩尔多瓦诗电影
收藏 引用
《世界电影》2002年 第3期 170-174页
作者:〔摩尔多瓦〕德·奥莱列斯库 胡榕〔摩尔多瓦〕 电影剧作家、艺术学博士 
诗意地认识世界是摩尔多瓦民族艺术与文化本质的特性.这种对现实环境的诗意观察具有悠久的传统,它源于几个世纪以来人类的精神体验、源于神话及民间口头创作、源于历史的秘密和摩尔多瓦人民伟大的天才的创造,例如和这样的具有道德伟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客家山歌的衬词、衬腔艺术——从铜鼓客家山歌言起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2010年 第7X期 126-128页
作者:韩玉澎江西财经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 
铜鼓客家山歌是赣中艺术园中一朵奇葩。清康熙年间,闽、粤、赣南一批客家人迁铜鼓后,客家山歌便在铜鼓广为流传,其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是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在艺术上有独特之处。山歌语音音调依据客家语言的语气、语势装饰美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散文发生与散文概念新论
收藏 引用
《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 第1期 140-152页
作者:杨庆存中宣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散文发生与散文概念新论杨庆存本文针对学界长期流行的“散文晚于诗歌”论、“散文概念源于西方”或“始于南宋罗大经”说,以逻辑推理与历史实证的方法,重作考论,提出了一反旧说的新观点、新结论。文章首先根据黑格尔“前艺术”说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闽北与赣东“锁歌”之考察
收藏 引用
《中国音乐学》1995年 第4期 44-58页
作者:李春阳江西抚州地区群众艺术馆 
闽北与赣东“锁歌”之考察李春阳锁歌,在闽北与赣东主要是沿武夷山脉中脊高山区东西两侧19县市分布:闽北有光泽、邵武、崇安、建阳、建瓯、顺昌、浦城,属闽方言赣客话区;赣东有黎川、南丰、南城、宜黄、崇仁、乐安、临川、万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