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古体"
3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试论近代古体叙事诗的创作特征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学研究辑刊》2009年 第1期 171-184页
作者:马卫中 李亚峰苏州大学文学院 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 
近代出现了继汉代、中唐和清初之后又一次叙事诗创作高峰,也是对我国古代叙事诗创作的一次总结。然而,目前学界在这方面关注不够,仅见关于姚燮、金和、贝青乔、黄遵宪等人叙事诗的零星论述和探讨。本文从近代古体叙事诗的创作概况入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元白诗体理论探析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化研究》2003年 第1期 33-45页
作者:钱志熙北京大学中文系100871 
本文首次对元稹、白居易的诗歌体裁理论及其与创作实践的关系作了系统的论述 ,并指出其在诗体理论的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论文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介绍元稹、白居易的诗歌体裁分类理论并作比较 ,并对白居易何以称古体为“格诗”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诗词六首
收藏 引用
《当代戏剧》1991年 第6期 64-,9+53页
作者:李超 
七言古体——为陕西人民艺术剧院演出《古城墙》赞陕西古都帝王乡明证周秦与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淡巴菰”到“相思草”:“烟”的意象化进程及书写策略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21年 第3期 53-62页
作者:龚敏厦门大学人文学院 
"烟"从军队"驱寒辟瘴"的医疗物,发展成大众消闲敬客的休闲品,是其进入诗歌领域的前提。清代诗词中,烟从大众休闲品,一变为诗人文雅生活的造境物,再变为有识之士的忧国媒介。烟在某一阶段诗歌中呈现的主要样貌,与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清代的赋学批评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1996年 第4期 28-38页
作者:许结南京大学中文系 
论清代的赋学批评许结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基础是文体批评,而作为文体批评之一的赋学之批评,与其它文体批评如散文评论、诗歌评论、词曲评论相比,有一显著的不同之处,即发生早而成熟晚。可以说,汉魏时代的早期批评家是由对赋学评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谈中国当代新诗体的发展趋势
收藏 引用
《艺术评论》2011年 第10期 79-80页
作者:方祖岐南京军区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可以说,我国的文学发展也起始于诗。诗是我们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几千年来,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以诗、词、曲为主要形式,出现了古体、乐府、近体、律诗、绝句、词、曲、新诗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异在者”的书法世界——解读谢云书法
收藏 引用
《中国艺术时空》2015年 第3期 40-47页
作者:吴川淮《中国书法》杂志社 
一谢云的书法在当代具有一种特殊的意义,他使我们理解书法作为传统艺术在当代的转换,认知书法表现的多义性、诗意性与生命意义的象征性。因为谢云书法的存在,沟通着我们对于书法作为现代艺术的认知,沟通书法可以承载传统精神与当代情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北朝后期政治文化与“复古”书风之关联
收藏 引用
《艺术品》2015年 第12期 98-103页
作者:陈思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北魏洛阳体楷书发展成熟之后,北朝后期书坛出现了一股复古书风。在尊崇古体的思想支配下,业已式微的篆书、隶书大量复兴,而楷体风貌亦由"洛阳体"的斜画紧结转变为平画宽结,一些碑碣墓志将楷法与篆隶相杂,形成复古潮流。其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韩愈对杜诗的继承与发展
收藏 引用
《杜甫研究学刊》1989年 第4期 9-15,22页
作者:房日晰不详 
古典诗歌到盛唐,已发展到极盛时期:各种诗体已经完备,各种题材已得到了充分地描写,各种风格也得到了淋漓尽致地表现。杜甫是盛唐诗歌的集大成者,他写近体、古体与歌行,都是行家里手。杜诗的韵律、结构、意境,无一不达到完美的地步。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李商隐近体的兴寄化
收藏 引用
《唐代文学研究》2014年 第1期 643-659页
作者:刘青海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一般来说,在唐人的体裁观念中,“古诗以兴寄为主、近体以切近的写景抒情为主”①是古、近两体之间的一个基本分界.但与此同时,由于初盛唐诗人不满于齐梁陈隋的形似写物、缺少兴寄的作法,开始将兴寄的传统引入近体之中,也由此形成唐代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