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古典修辞学中充满着大量现代性的因素。尼采早期的文章中为修辞学正名,要确立一种"修辞认识论"。他认为一切语言皆为修辞,一切对世界的理解和认识也都是修辞;修辞并不展现世界的"真相",这并不是因为修辞没有真理追求,而是由于真理的修辞本性使我们只能拥有"完全拟人化的真理"。这样的修辞不是"用",乃是"体";不只是语言运用的"技术",更是一门高深的"艺术"。
摘要:作为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典修辞学以其独特的表达技巧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当代写作实践具有不可忽视的借鉴价值。本文旨在探讨古典修辞学的基本理论、实践方法及其对现代写作的影响和启示,通过深入分析现代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古典修辞学在现代写作中的具体应用策略,以期提升现代写作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
摘要:(一) 古人说:“不学博依,不能安诗”(《礼记·学记》)。这是古代学者对诗歌创作一种朴素的看法。博依就是博喻。写诗如果不善于运用多种多样的比喻,那诗是写不好的。从思维和语言的关系来看,客观事物的类别与语言的定名是密切相关的。
摘要:由外研社出版的《现代大学英语中级写作》下册在教材设计方面与古典修辞学有着密切联系。该教材每个单元围绕议论文结构和写作语言展开。议论文结构方面,该教材涉及议论文的论点、论证、反驳、情感诉求等。写作语言方面,该教材围绕正式与非正式语言、修辞格等文体展开。该教材教学内容的设计及组织充分体现了修辞学中关于听众分析、觅材取材以及文体风格等相关理论在写作教材设计中的应用。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需从议论文评判标准解读,具体情景设置以及文化差异讲解等方面全面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摘要:中国古代修辞学说与西方古典修辞学在修辞取向、修辞形态和修辞目的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与二者形成于不同的语言体系、文化传统和社会语境的大文化背景密切相关。西方古典修辞学的当代变异,使其与传统拉开了距离,而与中国乃至东方修辞精神相接近。
摘要:从亚理士多德创立系统的古典修辞学理论以来,修辞学作为劝说交际的艺术,长期以来备受人们的关注。20世纪以来,美国修辞学家们在古典修辞学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的发展,提出了众多的新修辞学理论,丰富了修辞学的定义,拓展了修辞学的范围,重新振兴了这门古老的学问。
摘要:《新约〉修辞批评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圣经文学研究的成就和特征。以亚里士多德和西塞罗为代表的古典修辞学成就卓著,基督教修辞学与古典修辞学既存在尖锐张力又异中有同,二者均为有关辞令、雄辩、说服的艺术。《新约〉修辞批评始于宗教改革时期,至20世纪中后期取得多项实绩,形成一些既定的运作规程。现代修辞理论对《新约》修辞批评的深化发生了显著影响。
摘要:关于艺术形象的理论基本上是根据符号的表意功能和交流功能发展出不同的阐释路径。古典修辞学的逻各斯传统和神话传统是这两条阐释路径的源头。由于片面地发展了逻各斯传统,导致艺术形象理论的主流成为文本中心主义。近代以来艺术形象理论在文本的深度模式和艺术的交流效应两个不同的取向方面发展,并互为渗透。艺术形象理论的关键问题是基于交流语境的审美形象的建构问题。微观方面是从文本内部,解释交流行动如何转化为艺术形象有机体。宏观方面则是从文学艺术的生产、流通方式及社会文化效应的分析中解释艺术形象如何转化为具有社会普遍意义的精神交流载体。
摘要:艺格敷词,译自希腊文的特定词ekphrasis,是古典修辞学的一个技术术语。古典修辞学涵盖了十四项修辞训练,其中一项便是艺格敷词。1古典时期的艺格敷词见于荷马[Homer]、卢奇安[Lucian]、大斐罗斯屈拉特[Philostratus the elder]等人的作品,他们熟练地运用这项技艺描述古典艺术作品,而这些艺术作品的光辉也因此能够以文字的形式在今日闪耀。古典艺格敷词对场景的描述更像是戏剧场景的再现,虽然这两者之间仍存在区别,但呈现出的效果却十分相像,这也使以悲剧理论解读古典艺格敷词成为可能。
摘要:写作具有修辞性,而外语写作作为一种智慧技能,其习得须依赖各个单项技能的获取。外语写作任务的设计须在考虑修辞环境的同时,还应兼顾写作者的语言水平。作文提交并不意味着写作任务的完成,科学的评估与反馈及作品的发表亦为写作任务设计不可或缺的部分。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