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古器物"
2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东北气候条件下的古器物大漆修复与再创作
收藏 引用
《天工》2022年 第34期 10-12页
作者:赵庆峰 曾分良 杨硕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东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 
对于那些残损程度较严重的古器物,因诸多原因而得不到理想的修复再造。通过对瓷器和玉器在东北气候条件下大漆修复与再创作的实践研究,营建了“材美工巧”的新理念和表现方式,并发挥大漆材料可粘能塑、擅宜涂的性能优势,在补全整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在故宫博物院,看见锦绣中华
收藏 引用
《时代邮刊》2024年 第4期 6-6页
作者:泠妹妹不详 
故宫博物院是一座特殊的博物馆。成立于1925年的故宫博物院,保管着明清时代遗留下来的皇家宫殿和旧藏珍宝,形成书画、古器物、宫廷文物、书籍档案等领域蔚成系列、总数186万余件的珍贵馆藏,是中国最大的代文化艺术博物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古器物市场三级跳:官窑 御窑 宫廷艺术
收藏 引用
《艺术市场》2007年 第9期 14-15页
作者:唐英 
明清官窑瓷器,品种繁多,精彩纷呈,在十余年的古器物拍卖中,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始终挺立于古器物市场的潮头。一场古器物拍卖会上没有官窑瓷器拍品的参与,拍卖会便像是缺了魂魄,尽失典雅之华彩。伴随着艺术品市场人士审美观念、收藏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晚明的古器物通灵观——以铜器为中心
收藏 引用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 第11期33卷 82-84页
作者:宋长江商丘师范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河南商丘476000 
至宋代,通灵思想在文人的书画世界观里已经消弭殆尽,而古器物中的通灵观却一直延续下来,在晚明时期仍较为活跃。明代文人记录了不少铜器的通灵事件,从而"以广闻见"。青铜器的通灵能力可以是祥瑞的象征,同时也可能为拥有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考图》及其类似古器物图谱与陈洪绶的绘画造型
收藏 引用
《国画家》2006年 第5期 62-65页
作者:周颢 
学术界近几十年对于陈洪绶的个案研究成果中,关于绘画造型渊源的研究似乎是一个较为“陈旧”的话题。所谓的“陈旧”一方面是说这种研究几十年前就已开始而到目前仍然有人在探讨,而另一方面是说这些研究大多因袭旧说,鲜有突破。陈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商周十供中亚尊的审美意义探析
收藏 引用
《收藏家》2022年 第1期 49-52页
作者:胡广泽不详 
清代乾隆皇帝赐给孔府10件商周青铜器作为祭祀时所用的礼器,这10件古器物习称"周十供"或"十供";,后世通称为"商周十供"。在商周十供之中,木鼎和亚尊是被认为尊贵的。在人类艺术史上,中国的先人们创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方寸之外——黄宾虹玺文字研究的学术史考察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10年 第12期 120-128页
作者:陆德富 周飞强复旦大学历史系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 
黄宾虹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颇负盛名的艺术家。除了书画的研究与创作而外,他还专心致力于古器物尤其是玺的搜集与研究。通过考察可以发现,黄宾虹的玺文字研究的取向深受吴大澂与王国维的影响估霉喷粑淖盅?究经史,这一研究路径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近代中国社会的博物馆建设看艺术收藏与美术史写作的关系
收藏 引用
《新美术》1999年 第1期20卷 15-19页
作者:孔令伟 
我国历世艺术珍品的流传脉络,是在各个王朝内库度藏和民间收藏相互消长的过程中辗转完成的,艺术史文献也紧紧围绕着这两大环节一步步地得到充实、积累.“画史中最良之书”(余绍宋语)的作者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第二卷最后一节“论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拓本博花卉 从吴昌硕《鼎盛图》谈起
收藏 引用
《新美术》2016年 第1期37卷 37-47页
作者:石炯 孔令伟 
自宋代以来,版刻古器物图谱一直是记录物形制的最重要手段,但在清代中叶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全形拓技术的出现使金石研究者获得了更为真切感人的图像。黑白两色拓片夸大的器物本身的质感,其沧桑、厚重之美完全超越了版刻古器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器与象 关于“清玩”的一点思考
收藏 引用
《新美术》2018年 第1期39卷 106-108页
作者:张俊 
从出土实物来看,青铜礼器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窖藏礼器,另一类为随葬礼器(明器)。前者大多陈列于地上宗庙,之后因为种种特殊原因集中掩藏,并被后世集中发现。后者是专门为地下葬礼设计制作的仿古器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