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古巴"
7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超越艺术人类学——古巴“音乐生成”的理论素描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15年 第4期 106-110页
作者:田中理惠子 陈昭东京造形大学 东京大学 
近年来倍受关注的艺术人类学,多以造型艺术为其研究对象,但对于"出现即消逝"的音乐而言,只能从"生成"的角度进行把握。起源于西欧的"古巴古典音乐的生成"事例,重新构建了艺术人类学的理论框架,开拓了&qu...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当抽象已成往事——记古巴女艺术家卡门·艾雷拉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13年 第9期 121-127页
作者:梁红霞广东湛江师范学院博雅教育中心 
现年98岁的卡门·艾雷拉是一位古巴裔美国女艺术家。她在艺坛默默耕耘了六十多年,寂寂无名,但她一直坚持创作几何抽象艺术作品,她说过:“我不画身体,花卉和风景,因为我对这些不感兴趣。艺术不仅仅描绘可见的东西,更重要的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古巴望海饭店设计的启示
收藏 引用
《给水排水》2003年 第1期29卷 69-71页
作者:王妍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西安市西七路291号710003 
古巴望海饭店是中国建筑总公司海外部与古巴投资公司联合建设的四星级酒店 ,位立于哈瓦那黄金位置马来贡大街。利用风冷冷水机组的余热来加热热媒水 ,再通过换热器加热卫生热水 。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带一路巡礼特别篇·古巴——“千里之行:古巴艺术展”作品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18年 第7期 151-156页
作者:塔尼亚.帕颂 玛丽琳.萨培拉 
作为庆祝旅古华侨抵达古巴(1847年)171周年活动的一部分,受到电影人里戈贝托·洛佩斯(Rigoberto Lopez)的同名纪录片《千里之行》的启发,现举办“千里之行:古巴艺术展”展览。成千上万的华人参加了19世纪的古巴独立战争,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波兰、中国、古巴招贴比较
收藏 引用
《装饰》2010年 第3期 82-83页
作者:张杰宁波大红鹰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波兰、古巴三国招贴,由于各自历史文化、民族的不同,国情、地理位置的各异,致使三个国家的宣传招贴设计在几乎相同的文艺理论的指导下,却走出不同的发展道路,形成了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然而更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古巴意识形态驱动下建筑意趣的叠合与延续——Bellomonte海滩俱乐部设计
收藏 引用
《工业建筑》2023年 第S02期53卷 46-49页
作者:刘柏良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44 
古巴美丽山旅游地产综合项目,是一个特点非常突出的项目,整个项目在不断学习和摸索中尝试设计和突破,从无到有地加深对一个有着强烈文化色彩的国家的认知,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文化以及意识形态的演变。不仅从古巴建设国家过程中断绝的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享受芭蕾的美好时光——访问古巴记述
收藏 引用
《舞蹈》2001年 第1期 17-18页
作者:沈敏华 
能到美洲加勒比海中的古巴去观赏国际芭蕾艺术节,实在是一件令人难忘的事……那里阳光充足,空气湿润,清澈如洗的蓝天上飘浮着朵朵白云.无论你走在大街上,还是漫步在海滩边,随处能听到夹带着沙锤声和'蓬、蓬'的鼓点所洋溢出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时断时续”:外来推力作用下古巴华文教育的办学历史及特点
收藏 引用
《广东社会科学》2024年 第6期 147-161页
作者:杨新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北京100101 
百余年来,古巴华文教育办学历程“时断时续”,一直未能形成类似东南亚等地有规模、成体系且有较强生命力的华文教育办学传统。究其缘由,受古巴华人人口规模、经济状况、社会文化水平等自身条件限制,古巴华人社会始终缺乏开办华文教育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古巴:无处不在的中国货
收藏 引用
《北方人》2022年 第1期 59-60页
作者:马剑不详 
通过机场廊桥,巨大的华为广告牌迎面扑来,很难想象我刚刚到达的是一个既遥远又神秘的国度——古巴。走出机场大厅准备前往市区,通过当地人的指引,我走到不远处的公交站牌。不一会儿,一辆两节长的公交车缓缓驶来,车的外观让人有种莫名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古巴招贴的灿烂世界
收藏 引用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04年 第2期 82-83页
现在的古巴共和国诞生于1959年1月1日发生的一场革命。这场革命在古巴招贴的发展中起着巨大的作用——革命政府积极利用招贴不仅将革命的热情传达给古巴人民,而且将革命理想传播到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除去这种政治宣传,政府也用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