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可译"
1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作为修辞手段的REPETITION(重复)浅议
收藏 引用
《外语学刊》1997年 第2期 41-42,37页
作者:陈世丹 
作为修辞手段的REPETITION(重复)浅议陈世丹修辞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它通过对语词的选择与修饰,使语言的表达更为准确、鲜明、生动、有力。人们在各类文体中甚至在日常生活中都常常运用figuresofspech(辞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系统论与风格翻
收藏 引用
《外语学刊》1992年 第1期 52-56页
作者:吕俊 
一、问题的提出:关于风格可译性的争论关于文学作品的风格是否可译的问题是争论比较大的.有人认为风格是可译的.著名作家老舍就曾指出:“保存原著者的风格大非易易,但是,倘苦我们能够真的对一位外国作家有深刻的了解,知道他在思想上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式菜肴英名亟须审定
收藏 引用
《中国翻1990年 第5期 11-13页
作者:刘增羽 
中式烹饪(Chinese Cuisines)和法式烹饪(French Cuisines)被誉为世界"饮食文化"中最伟大的两个门类。各国烹饪和吃的艺术,是各自国家传统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是该国古老优雅文明的见证和象征。难怪国外出版的各种《China Guideb...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谈风格的翻
收藏 引用
《新疆社科论坛》1995年 第3期 65-68页
作者:马丽 
界对文艺作品风格的翻有着不少论说,尤其对风格是否可译的问题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风格是一个作家在其作品中所表现出的主要的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因此,在翻一部作品时,风格不能不。本文拟从风格的可译性及其与风格的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的雅俗之辩
收藏 引用
《艺术教育》2007年 第6期 20-20,19页
作者:王优华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 
“雅”一词可译为合乎规范而正确的;高尚而不庸俗的;美好而不粗鄙的。“雅乐”追溯到我国周朝,当时帝王祭祀、朝贺等大典上所用的乐曲,有颂意,也称“雅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再谈文学风格的翻
收藏 引用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 第10期26卷 109-110页
作者:王晓一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文学作品的风格是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它具有可译性,但这种可译性也有一定的限度。者在翻风格的过程中应该从整体上把握原作的风格,尽量削弱自己的个性,以完美再现原作的风格为目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弥漫与迁延中的“丝”性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11年 第5期 98-103页
作者:郑工 
Tang,是"唐"么?中国古时的唐代十分繁盛,也是一文化帝国,故有"盛唐气象"一说;而在海外,说"唐人"也就指中国人。Tang,代表"中国"?承华也姓唐。Tang Silk,可译为"唐丝",即中国丝,是否也可译为唐承华的"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多多:直取诗歌的核心
收藏 引用
《天涯》1998年 第6期 76-80页
作者:黄灿然诗人翻译家现居香港 
诗歌像其他文学体裁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大约十年就会有一次总结,突出好的,顺便清除坏的。因为在十年期间,会出现很多诗歌现象,而诗歌现象跟社会现象一样,容易吸引人和迷惑人,也容易挑起参与其中的成员的极大兴致。诗歌中的现象,主要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英语的矛盾修辞及其翻
收藏 引用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 第5期27卷 111-113页
作者:陈琳霞 
英语的矛盾修辞及其翻陈琳霞英语中的矛盾修辞是用两个意思正好相反的词或词组构成的一种辞格。这种修辞方法,揭示了事物的矛盾性,创造出一种非形象性语言所不具备的感染力,造成一种出人意外,引人入胜的效果。笔者在此谈谈这种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北京举行诗歌翻界茶会
收藏 引用
《苏联文学联刊》1992年 第1期 93-93页
1991年11月20日,中国翻工作者协会文学艺术翻委员会邀请北京及其他地方的部分诗歌翻,研究工作者,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举行茶会,到会的各语种的诗歌翻、研究工作者有近40人。他们当中既有年届高龄的老一辈翻家,又有正当壮年的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