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叶堂"
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再读《书金伶》——有关叶堂唱口传承的思考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2019年 第1期40卷 88-95页
作者:白宁上海戏剧学院 沈阳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 
龚自珍的《书金伶》,是清代笔记中的佳篇。如果从戏曲声腔传承与演唱审美的角度再度品味这篇短文,可以从中透视出叶堂唱口的传承、清客拍曲对剧伶的滋养以及受众鉴赏心理等多方面的内蕴。也可以从龚自珍对技艺型人才的传承、学习以及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叶堂及其《纳书楹曲谱》
收藏 引用
《保定学院学报》2013年 第3期26卷 77-80页
作者:于广杰 王晓曦河北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河北保定071002 保定学院中文系河北保定071000 
叶堂家世业医,精于度曲,以曲家名世。与海内名家蒋士铨、王文治订正曲谱、考校唱法,后来刊刻为《纳书楹曲谱》若干卷。其"派唱口"被当时及后世尊为曲家正宗,于昆曲艺术影响深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多元文化视野中的中国历代昆曲曲谱发展与变迁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2016年 第2期 202-205页
作者:张彬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昆曲艺术绵延数百年的传承机制值得其他文化遗产借鉴。其中,自成独特传承系统的曲谱功不可没。以文本形态作为物质载体的昆曲曲谱,承载着昆曲艺术得以传承维系于不绝的重要因素。我国历代整理编订的昆曲曲谱有数十种之多,作为昆曲艺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俞振飞曲唱理论探微
收藏 引用
《戏剧艺术》2022年 第6期 21-35页
作者:白宁沈阳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 
俞粟庐认为“字、音、气、节”是昆曲演唱的四个关键之处。俞振飞在继承叶堂唱口基础上,融汇传统曲论精华,结合舞台实践积累,将其父“字、音、气、节”理论具化,逐一阐释,并源于受众的“出场”、板腔体的“显像”等缘由对该理论进行拓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俞振飞对表演艺术理论的重要贡献
收藏 引用
《新华文摘》2023年 第7期 93-95页
作者:李晓上海艺术研究中心 
俞振飞(1902-1993)幼承家学,六岁随父学唱昆曲。在唱曲艺术上,大小嗓运用自如,讲究四声阴阳以及咬字、轻重、收放、抑扬顿挫和曲情的表达,发展了与叶堂唱口一脉相承的“俞派”唱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紫钗记》昆曲演唱史略
收藏 引用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2010年 第1期7卷 19-28页
作者:吴新雷南京大学 
《紫钗记》是明代戏曲大家汤显祖的作品。汤显祖在明神宗万历十一年(1583)考取进士后,于次年(1584)出任南京太常寺博士,专司祭祀礼乐等事。南京是昆曲的流行地区,人文荟萃。他与曲家臧懋循、梅鼎祚等交往,相互影响,于万历十五年(1587)...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理论批评对昆剧创作的制约与导引
收藏 引用
《戏曲研究》2004年 第1期 182-191页
作者:顾聆森苏州市戏曲艺术研究所 
昆剧创作始于梁辰鱼的《浣纱记》。《浣纱记》不仅造就了昆剧剧种,同时引发了前所未有的昆剧理论批评运动。昆剧理论批评以从来没有过的热情始终关注着昆剧的创作。一方面昆剧创作在理论批评的制导下,越过重重危机,完成了昆剧文风的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港澳台之窗
收藏 引用
《出版参考》2007年 第2S期 29-29页
两岸三地出版业日益趋同化据台湾媒体报道,2007台北书展上举办的“华文出版论坛”吸引了近百位台湾出版人士前来参加,重点探讨了两岸及香港出版现状。北京新六感出版创意与国民阅读促进中心筹办人程三国和台湾大雁文化董事长苏拾平都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