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叶潞渊"
1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叶潞渊篆刻艺术管窥——以署名印、斋号印为例文_陈金杜苏金成
收藏 引用
《书画世界》2020年 第8期 28-33页
作者:陈金杜 苏金成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 
叶潞渊作为海派书画篆刻家在民国时期享有一定声誉,其篆刻从浙派诸家入手,风格上深得恩师赵叔孺篆刻静穆安详的意韵,并旁涉陈鸿寿和赵之琛,用刀豪迈明快,颇得两家印风神采。由于执着于书画篆刻,叶潞渊精研古文字,对于商周金文、两汉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赵之谦诞辰一六○周年纪念学术讨论会概况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1990年 第2期 34-35页
桐乡君匋艺术院藏晚清艺术家赵之谦的书法、绘画、篆刻等作品数百件,为国内收藏最富者。今年是赵之谦诞辰一六○周年,为了纪念这位饮誉国内外的一代宗师,由中国书协浙江分会,西泠印社,君匋艺术院联合发起,于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十日在浙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上林繁花照眼新——邹涛的篆刻与书法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1992年 第2期 58-59,57页
作者:董国强 
古人说:「诗有别才,非关学也。」又说:「书者有三要,天分第一,多见次之,多写又次之。」搞艺术创作离不开天分。天分高者,事半功倍,容易成功。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在文学艺术创作的各个领域里都可以找出许多这样的事例.青年书法篆刻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苏州篆刻六十年概述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2016年 第1期 178-180页
作者:寿南 无相 静斋 
江苏篆刻研究会主办的"二〇一五·江苏篆刻艺术大展暨江苏篆刻六十年文献展"已经圆满落下帷幕,这次展览可谓盛况空前,其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文献展的部分。在大约半年的时间内,征集到如此数量的文献,其艰难的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前尘旧影 金石华彩——浅谈彭大磬的肖像印艺术
收藏 引用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6年 第4期 68-73页
作者:吴浩然 
彭大磬(彭大庆),上海市人。现为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收藏鉴赏家协会会员。自幼酷爱美术、书法、篆刻、摄影等艺术,青年时在艺术院校专业学习,后入文化艺术单位工作,书法篆刻师承吴颐人先生。艺术作品形、技精湛、独树一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保存文脉与艺术家的生存——民国海上篆刻群体的递承与经济生活
收藏 引用
《上海文博论丛》2006年 第4期 50-61页
作者:孙慰祖 
近现代篆刻史虽仅涉时百余年,但其置身的却是一个动荡与发展相交互的时代。上海无疑是这个时代印学与篆刻发展最充分的区域。换而言之,海上篆刻家群体也是这一时期艺术成就最集中的代表。从清末到20世纪40年代末,海上篆刻家群体在数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印章: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收藏 引用
《优品》2010年 第4期 234-239页
作者:彭治国中国嘉德 北京翰海 
篆刻是与书法绘画并存的古老的艺术形式,一方印章,往往于方寸之间,显大千气象;在片言只语里,蕴藏机杼。自明代以来,印章成为笔墨纸砚以外文房中必备珍宝,鉴藏名贵石章也成了风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规度时风 泽被印坛——赵叔孺的篆刻艺术
收藏 引用
《书法》2019年 第8期 40-50,2,208,211-212页
作者:曾明不详 
一浸淫书香,源远流长那是一个纷乱的时代,也是一个斯文的时代。赵叔孺出生的那个年代,除了熟读'四书五经'以投身科举为官的事业外,学习诗词书画,本来就是一个文人的应有之义。尤其是有家学传承的人,几乎都在书画上有所浸染。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邹涛书画印集评
收藏 引用
《中国书画》2005年 第3期 112-117页
海部俊树(日本国第七十六、七十七代内阁总理大臣)自古文人不独擅一门,其于书法、绘画、篆刻,甚至文学、评论等均有涉足,进而深究并成为综合性艺术家。尤其是清末的赵之谦、吴昌硕等等,乃文人艺术家典范。然而,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社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邹涛书画印集评
收藏 引用
《中国书画》2007年 第9期 226-229页
自古文人不独擅一门,其于书法、绘画、篆刻,甚至文学、评论等均有涉足,进而深究并成为综合性艺术家。尤其是清末的赵之谦、吴昌硕等等,乃文人艺术家典范。然而,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社会分工越加精细,此不仅限于科学,文化艺术也是如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