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司法过程"
1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司法过程的直觉及其偏差控制
收藏 引用
《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 第5期 142-161,207-208页
作者:李安杭州师范大学法学院 
作为相对独立存在的认知加工系统,直觉与"理性—分析"系统共同处理各种信息。直觉机制以自动化方式发挥先行的加工作用,在信息不充分和判断不确定情形中,为理性分析提供基础。在司法过程中,直觉通过获取法条、形成初始结论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裁判的规则、艺术与效果在司法过程中的体现——探求本土视角下的司法理念
收藏 引用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2006年 第4期22卷 109-113页
作者:孙新形 王洪坚西安交通大学 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 
如何在有效解决纠纷的同时又能确保社会正义的实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笔者认为,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裁判的规则、艺术、效果的关系并实现这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是打开通向司法正义之门的钥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司法过程中的方法论“二维叙事”现象及反思——以转型语境下的中国为背景
收藏 引用
《甘肃理论学刊》2014年 第5期 123-130页
作者:李可东南大学法学院南京211189 
在对"转型语境"、"司法过程"和"二维叙事"三个基本问题进行追问的基础上,本文对当下中国司法过程中"实然方法论"与"制度方法论"、"道德叙事"与"法律叙事"等&qu...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过程与均衡:司法本质的中国语境
收藏 引用
《法学评论》2009年 第1期27卷 9-15页
作者:廖奕武汉大学法学院 
对于司法的本质研究而言,过程论乃是一种全面兼容的理论新范式,具有深刻的社会基础和鲜明的时代意义。对于当代中国而言,司法本质的过程论有利于从时间、经验、艺术、效能和方法五个维度建构当代中国司法研究的理论新范式。深究司法过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过程与均衡:司法本质的中国语境
收藏 引用
《公安研究》2009年 第6期 96-96页
廖奕在《法学评论》2009年第1期撰文认为,对于司法的本质研究而言,过程论乃是一种全面兼容的理论新范式,具有深刻的社会基础和鲜明的时代意义。对于当代中国而言,司法本质的过程论有利于从时间、经验、艺术、效能和方法五个维度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对司法的传媒监督
收藏 引用
《法学研究》1999年 第6期21卷 17-29页
作者:顾培东四川中维律师事务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建立独立、开放与能动的司法制度
收藏 引用
《法学研究》1999年 第5期21卷 1-18页
作者:周汉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司法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相当的成绩。然而,由于理论研究和实际经验的欠缺,许多现行的改革措施明显带有中国改革过程的常见特点,即每一项改革措施各自分离,各自针对特定的问题,与整体制度设计无关。〔1〕...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法院“案多人少”与国家治道变革——转型时期中国的政治与司法忧思
收藏 引用
《政法论坛》2015年 第2期33卷 25-37页
作者:姜峰山东大学法学院 
"案多人少"通常被归为四个原因:1.公民权利意识的增强;2.司法便民措施的采用;3.若干新法的颁行;4.法官数量过少。它们虽不同程度存在,但根本上是公共政治审议机制萎缩、公民缺少诉求表达方式、矛盾纠纷拥堵至司法领域的不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央地关系视角下的司法改革:动力与挑战
收藏 引用
《中国法学》2016年 第4期 127-142页
作者:姜峰山东大学法学院 
对1994年分税制改革及其后果的举例分析表明,大量上访和群体性事件显示的公共治理危机既是地方人大制度运转不良的结果,也源于央地关系失衡对地方政府形成的逆向激励。新一轮司法改革的根本动力,是击碎司法地方保护主义的硬壳,以诉讼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判决理由的详略之辩:基于判决的可接受性
收藏 引用
《广西社会科学》2012年 第6期 76-80页
作者:孙光宁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法学院山东威海264209 
由于能够弥补合法性与合理性的缺陷,可接受性标准能够用来对司法过程作出综合性评价,这一标准同样适用于衡量判决理由的质量。虽然加强判决理由的说理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呼唤,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不能简单地认为判决理由越详细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