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向心加速度"
4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基于核心素养的物理概念教学设计——以“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4年 第24期 32-36页
作者:陈泽勇 罗小成 杨正宇 黄旭阳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四川成都610052 内江师范学院四川内江641100 
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是力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学生学科核心培养形成物理观念的经典载体。从概念引入、构建、深化、半定量的科学探究、定量的理论探究、应用内化六个方面,对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进行深度教学,帮助学生科学地形成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立足教学评一致性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以“向心加速度”教学为例
收藏 引用
《物理之友》2022年 第2期38卷 41-43页
作者:喻漫雪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江苏南京210044 
以我国的“登月计划三部曲”情境为背景,运用“教学评一致性”理论以及维金斯的“逆向教学设计”模式,设计精准有效的“向心加速度”教学过程,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融入到课堂教学实践之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双线索”教学设计--以“向心加速度”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2年 第16期51卷 32-35页
作者:熊耀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江苏南京210048 
对比剖析人民教育出版社新旧两种版本高中物理教材对“向心加速度”的处理思路,分析了两种版本教材处理思路对核心素养培养的作用。从核心素养落实的角度提出力学与运动学的双向教学设计,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以实验探究为抓手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以“向心加速度”教学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2年 第2期51卷 56-57页
作者:王进峰嘉兴高级中学浙江嘉兴314000 
物理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槨教授曾说“核心是指个体生存、生活、工作、就业等最为关键的素养,以及课程设计所面临的学生所需要的共同素养。”而核心素养是指个体所学的知识观念思维方法,解决真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向心加速度演示仪设计制作与教学应用
收藏 引用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 第5期44卷 41-44页
作者:吴东兴 米望琛 熊子天 巫玟桐 孙元赟 李韵寒 陈晓莉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重庆400715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重庆400300 
设计了由动力单元、调速单元、测速单元和测角度单元组成的实验装置,介绍了装置的组成与原理、教学应用方法及实验结果.该装置不但能形象直观地演示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加速度与角速度和半径的定性关系,而且可以定量验证匀速圆周运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Phyphox和Origin的简易实验设计——定量探究向心加速度公式
收藏 引用
《物理通报》2022年 第12期51卷 101-104,107页
作者:李雨茜 黄泽璇 邓浩仪 张军朋华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为探究向心加速度、角速度及转动半径之间的关系,结合Phyphox软件,取材日常生活中的自行车、脱水菜篮及转椅进行简易实验,并利用Origin软件的乘幂函数模型进行数据拟合,根据拟合公式直接得到向心加速度与角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的结论,引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核心素养的“向心加速度”探究式教学设计
收藏 引用
《物理教师》2017年 第6期38卷 30-33页
作者:潘通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物理核心素养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学科教学是融入物理核心素养教育的关键途径,通过对普通高中物理课标教材中能够彰显核心物理思想与方法的关键章节进行严谨科学的教学设计是达成物理核心素养教育的有效手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物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向心加速度”复习课
收藏 引用
《物理教学》2018年 第9期40卷 11-16页
作者:钱奇兰浙江省诸暨市诸暨中学暨阳分校浙江311800 
本文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第5节"向心加速度"的复习教学设计为例,阐述了在复习课中如何落实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向心加速度”探究式教学的创新设计与思考
收藏 引用
《物理教师》2012年 第7期33卷 19-20页
作者:吴国来杭州第十四中学 
向心加速度”的新课教学历来十分棘手,各种版本的高中物理教材对此也是各持己见,值得深入探讨.笔者在实践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注重教学的有效性,探究过程有所创新,今择其重点赘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物理学历案设计研究——以“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为例
收藏 引用
《物理教师》2019年 第10期40卷 24-26,29页
作者:卞望来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 
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物理学历案设计就是综合考虑学生认知心理特征和知识水平,从知识的整体性和学生的思维入手,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在处理问题时要多方面展示知识点,围绕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主体责任,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深度学习机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