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吴地文化"
20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埋剑记》的侠义精神与江湖文化
收藏 引用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 第4期18卷 79-84页
作者:杨敬民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沈璟《埋剑记》继承了唐代小说《吴保安》本事中的侠义精神,同时不拘泥于原有的故事框架进行了艺术创造。沈璟将吴地的豪侠事迹融入其戏曲传奇之中,这使戏曲情节增加了吴地文化特征,也促进了其在吴江地区的传播。沈璟《埋剑记》的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的实训室建设研究
收藏 引用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年 第5期19卷 39-42页
作者:陈中标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后勤管理处江苏无锡214028 
中国传统文化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课堂中,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等都有着很好的教育与指导作用。文章以高职文化类专业为研究对象,以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为背景,提出了主题化实训室的布置方案。以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谈太湖石的审美特征
收藏 引用
《创意与设计》2010年 第6期 101-103页
作者:张健江南大学设计学院 
太湖石因主要产于江浙太湖流域而得名,其形态多样,百孔千窍,常使观者百看不厌,流连忘返。文人雅士历来热衷于赏石、藏石,此活动也渐渐成为吴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从皱、瘦、漏、透四方面分析探讨了太湖石的主要审美特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唱响评弹乐曲新时代精彩乐章——兼谈评弹歌曲《江海景》的乐曲创作
收藏 引用
《剧影月报》2023年 第4期 75-76页
作者:沈昊华不详 
苏州评弹深受吴地文化的浸润与熏陶,是苏州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数百年来评弹艺术工作者在书坛生涯中创造和积累了极为丰富的艺术成果和实践经验。苏州评弹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地方特色,达到了令世人瞩目的艺术高度。但是我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非遗资源与学院教育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桃花坞年画的非遗传承新路
收藏 引用
《艺术教育》2016年 第7期 180-181页
作者:丁红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在工业化的语境中,原本与民众生活紧密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呈现出剥离状与碎片化特征,进而处于"它者"的边缘状态,受保护的被动角色也说明了其"资源化"的生态处境。在高等院校的科研与教学工作中,非遗资源应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逸者之风——吴觉迟书法篆刻作品印象
收藏 引用
《书画艺术》2016年 第6期 64-68页
作者:王建源 
江南自古多奇才,吴地犹是领风骚。明清以降,吴地成为农业、手工业和民族工商业的繁华富庶之地,文化艺术欣欣向荣,书画艺坛,高峰迭起,名人逸士,不胜枚举,流风余韵,绵延不绝。当今无锡书坛有一位卓尔不群的耄耋老人,正是深得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意韵是中国昆舞的魂脉
收藏 引用
《艺术学研究(辑刊)》2010年 第2期5卷 395-398页
作者:马家钦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 
昆舞提炼自传统昆曲艺术中的舞蹈语汇,具有浓郁的“吴文化”意韵,不仅传承了昆曲的表演形态与特征,而且还创造性地加入了当代人的审美理想与追求,为保护与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范式。昆舞的核心在于意韵,演员的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明代吴门词派
收藏 引用
《阅江学刊》2016年 第1期8卷 91-106,147页
作者:张仲谋南京艺术学院南京210013 
吴门词派是明代前期活跃于苏州(吴县、长洲)及其周边吴江一带的词人流派,主要成员为沈周、祝允明、唐寅、文征明,外围人物则有沈贞、徐有贞、史鉴、吴宽、杨循吉、陈淳等。吴门词派是中国书画艺术史上较早的一个职业书画家群体,也因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化走进工职院
收藏 引用
《现代苏州》2011年 第28期 81-81页
作者:李楠 
赏园林、唱评弹、学昆曲、玩苏绣……如今,充满江南雅韵的吴文化已成为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的重要部分。“让学生们与高雅的吴地文化艺术对话,从中汲取营养,吸收精华,继承并弘扬优雅的吴地文化,这是我们对提升大学生素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心画脉 雅趣天成
收藏 引用
《中国艺术》2017年 第1期 31-31页
作者:蒋菡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以下简称“苏博”)坐落在著名的拙政园西侧,灰顶粉壁的现代建筑仿佛坐落在开敞清澈的水面之上,庭院中绿树掩映,让人不禁联想到吴地清韵雅致的地域文化。博物馆内收藏有丰富的文物古迹,是吴地文化无尽的宝藏。苏博文创正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