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周慕莲"
2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经典永流传 碧波映红——重庆市川剧院探索经典剧目传承新模式
收藏 引用
《中国京剧》2024年 第6期 86-89页
作者:魏源重庆市川剧院艺术室 
一、应运时代而生的佳作,展现剧团实力的经典1959年春天,为配合“自由恋爱”的时风,川剧演员周慕莲将脱胎于《聊斋志异·五通》的川剧传统剧目《金霞配》重新编剧,删减支线、强化主题,改名为《碧波红》,由重庆市川剧院1953...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人气·神气·猴气(上)——关于戏曲艺术塑造人物形象的一些特点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1994年 第2期15卷 14-20页
作者:胡度 
中国有句成语:万变不离其宗。戏曲艺术在发生、发展到成熟的过程中,尽管艺术形式上变化多端,表现手法上丰富多采,但以塑造人物形象为宗旨的本质却始终未有质的变化。它以千姿百态、众相纷呈的人物形象矗立在世界戏剧文化之林,具有独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海珠光分外明——简论胡度同志“两录”的美学思想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1989年 第1期10卷 44-49,75页
作者:胡天成 
在浩瀚的戏曲艺术大海里,多少表演艺术家用心血凝铸的万斛珍珠,闪灼着五彩缤纷的毫光。有的集珠成品,贮进了神圣的艺术殿堂,有的口传身授,溶入了后起者的心灵;然而,更多的却散积在艺海里边,或消融于巍巍礁林,或沉埋在莽莽沙滩……这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川剧研究的可贵开拓——评《川剧艺术形象谱》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1994年 第2期15卷 81-83页
作者:郭汉城 吴乾浩 
在艺术研究领域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认识的逐步深入,往往会出现一些突破性的成果。在史、论、现状的分类中,常常会出现勾连几个方面的研究作品;从文字、图象、声音等工具手段的使用上,也会出现边缘性的表达方式。摆在我们面前的,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川剧唱腔艺术的境界、时代感及其嬗变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1990年 第1期11卷 76-78页
作者:杨明洪 
川剧主要声腔之一——高腔,是我国古典戏曲中高腔系统保存曲牌、唱腔(帮打唱)较丰富、较完善的声腔艺术。其唱腔结构体中的多功能和可塑性,使许多剧目中的人物展放异彩,形象鲜明,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必须正确对待“八字方针”——浅谈川剧艺术的继承与革新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1992年 第2期 7-9页
作者:徐公堤 
中共四川省于1982年提出振兴川剧口号的同时,制定了“抢救、继承、改革、发展”的八字方针.近些年来,“改革、发展”呼声不绝于耳,但“抢救、继承”的问题却少有论及。似乎通过前几年的努力,抢救、继承的工作已经做得差不多了。笔者认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刘云深关公戏散论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1990年 第4期 33-36页
作者:王开华 李阳 
关羽在昆曲中原属红面,即红净的本工,而川剧界以前多由正生装扮,故称红生。红生戏在表演上有特殊要求:唱腔高亢激越,动作凝重简练,唱作中蕴含着一股内在的力量,着重表现关羽的威武和神勇,为戏曲舞台上独特的性格形象、川剧老一辈艺术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兄妹舞台度春秋——纪念胞兄邓先树逝世十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1991年 第1期 54-56页
作者:邓学 陈京融 
自1981年8月15日先树兄与世长辞,转瞬已近十年了。他9岁投川剧艺术大师周慕莲门下习艺,12岁开始舞台生涯。40多年里,他精心塑造了许多个性各异的妇女形象,深受观众爱戴,对川剧旦角艺术的继承和发展起了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从50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他在“低谷”中奋力“突围”——记安岳县川剧团团长蒋有主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1991年 第1期 26-27页
作者:陈友发 
他热情向上,年富力强;他思想敏锐,果断坚决;既有改革者高瞻远瞩的胆识,又有开拓者艰苦创业的魄力;他为川剧的振兴而奋力拚搏身体力行,他为剧团的生存而费尽心机。他不愧为群众的主心骨,值得信赖的带头人。他就是被内江市评为“以文补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艰苦跋涉振兴川剧——锦江剧场访谈录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1992年 第11期 39-41页
作者:陈慧敏 
她,姚邦珍——锦江剧场的经理。有人说她是女强人。从外表看,那纤细的倩影,透出的娟秀之风,丝毫也挂不上“强”。但,她确实是个能在风浪中搏击的强者。锦江剧场——从1984年开始,连年被评为“文明单位”、“文明剧场”、“优质服务示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