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咏史诗"
126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魏晋咏史诗的结构和发展
收藏 引用
《文史知识》2003年 第9期 113-118页
作者:胡秋蕾北京大学中文系 
咏史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十分重要的题材。何焯的《义门读书记》对咏史诗的断语为“咏史不过美其事而咏叹之,Yu括本传,不加藻饰,此正体也”。东汉班固的《咏史》被公认为这类诗歌的创始之作.即何焯所说的“Yu括本传,不加藻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唐代的咏史诗
收藏 引用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 第6期15卷 96-99页
作者:周小龙 
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期,也是咏史诗蔚为大观的时期。唐代咏史诗在继承和发展东汉魏晋南北朝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渐至成熟。其作品量多质高,面对唐朝的社会现实有感而发,古为今用,有效地发挥咏史诗借古喻今的功用。本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古代咏史诗
收藏 引用
《学习与探索》1996年 第6期 123-127页
作者:李士龙哈尔滨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试论古代咏史诗李士龙咏史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由作者直接歌咏历史题材,以寄寓思想感情,表达议论见解的一种类别。比起其他诗歌来,咏史诗反映的历史题材,更具有特征和概括力以及某种历史的典型性,因而也更易启发人们认识社会历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刘禹锡咏史诗生成因素探析
收藏 引用
《江西社会科学》2013年 第6期33卷 101-104页
作者:王丽芳安康学院中文系 
刘禹锡在中唐文学史上于元白、韩孟两大诗派之外独辟蹊径,被誉为"诗豪"、"国手"。其原因之一在于他咏史诗所取得的杰出成就。刘禹锡身处"安史之乱"后的社会背景、其所参加的"永贞革新"及失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古代咏史诗歌初论
收藏 引用
《史学理论研究》1994年 第3期 15-24页
作者:彭卫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我曾主张,从文化结构形态上看,中国古代史学知识的存在由三个板块构成:正规史学、通俗史学和咏史诗歌。它们各自的文化——文本形态相应是:作为历史学家的历史学——对历史理性化的记述、考订和分析;作为大众的历史学——历史文学故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左思咏史诗对古代诗人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作家》2014年 第2X期 143-144页
作者:赵红遵义师范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 
左思是中国咏史诗发展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人物,他自班固创立咏史诗这一诗歌形式以后,把中国咏史诗带入到一个全新境界。由于左思在咏史诗创作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其诗成为后人争相模仿的对象,对六朝、隋唐、宋元、明清各代咏史诗诗人都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日本近代咏史诗的三个文明世界
收藏 引用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 第6期47卷 167-180页
作者:高平台州学院天台山文化研究院浙江临海317000 
日本近代咏史诗从吟咏对象看,可分为日本、中国、西洋这三个不同的文明世界。吟咏本国史者高度重视敬祖忠君的主题,突出表现在讴歌勤王英雄楠木正成的诗歌上,而将传说中建立琉球王国的舜天王、收复台湾的郑成功纳入本国史吟咏范围,高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咏史诗:阅尽兴亡千古事
收藏 引用
《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 第2期22卷 41-44页
作者:高建新 张映梦内蒙古大学人文学院内蒙呼和浩特010021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内蒙呼和浩特010021 
咏史诗滥觞于《诗经》,经魏、晋日渐成熟,至唐、宋达至艺术巅峰,元明清时期,虽然戏曲、小说等文学形式不断崛起,不断地瓦解着传统文化中的诗的地位,但咏史诗仍然独占一隅,原因是咏史诗篇幅虽小,而其效能却非常巨大,常常是笔挫...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咏史诗与文艺世俗化的潮流——从另一个角度看郑思肖的《一百二十图诗集》
收藏 引用
《阅江学刊》2015年 第3期7卷 131-140页
作者:吴德岗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210044 
郑思肖《一百二十图诗集》的题材指向和主题意蕴,以及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故事性和戏剧性,与宋、元通俗文艺有许多共同点和一致性,表明在宋末元初新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下,世俗化倾向广泛地存在于各门类艺术中,诗歌、绘画、戏曲等各种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刺露异锋 各显其锐──中国古代咏史诗咏物诗及寓言诗的讽刺艺术
收藏 引用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年 第4期14卷 15-21页
作者:陈华 
刺露异锋各显其锐──中国古代咏史诗咏物诗及寓言诗的讽刺艺术陈华咏史讽刺诗、咏物讽刺诗和寓言讽刺诗,篇章巨万,内容富衍,是中国古代讽刺诗主要的组成部分,以咏史、咏物、寓言形式进行讽刺,也是中国古代讽刺诗的重要特色。这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