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咸丰十年"
1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赵之谦咸丰时期自用印七方考略
收藏 引用
《中华书画家》2023年 第1期 116-119页
作者:徐蘅瑢广州美术学院 
赵之谦(1829-1884)是集诗、书、画、印于一身的全才。他少时期,家道中落,二二岁,游幕于杭州缪梓府,咸丰十年(1860),因战乱离开杭州,此后数间,他辗转流离于故乡绍兴,安徽,浙南温州、瑞安,福建闽中等地,诗文书画作品散失极多,存世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嘉庆朝如意馆画事档案(上)
收藏 引用
《历史档案》2022年 第3期35卷 4-37页
作者:哈恩忠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按语:如意馆是清代宫廷画师绘画之所,正式设于乾隆间。《清史稿》记载:“清制,画史供御者无官秩,设如意馆于启祥宫之南,凡绘工文史及雕琢玉器、装潢帖轴皆在焉。”如意馆隶属内务府造办处,承接皇帝交下的各项活计,从事绘画创作,也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涛声听东浙 印学话西泠——西泠印社历任社长小传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2023年 第12期 115-122页
作者:申俭西泠印社社务委员会艺术创研处 
吴昌硕吴昌硕(一八四四—一九二七),原名俊,又名俊卿,初字芗圃、香补,中后字昌硕,又字苍石、昌石、仓硕等,别号有朴巢、苦铁、破荷亭长、五湖印丐等,七岁后又署大聋。浙江安吉(今湖州市安吉县)人。幼随父吴辛甲读书,余岁即喜刻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圆明园文源阁建筑与庋藏
收藏 引用
《北京档案》2022年 第4期 54-56页
作者:段伟 周祎渤海大学图书馆 文化和旅游部信息中心 
乾隆三(1774),样式雷奉敕仿宁波天一阁营造皇家藏书楼四库七阁,其中圆明园文源阁于乾隆四十年(1775)落成。文源阁内先后有《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等大型工具图书入藏。咸丰十年(1860),文源阁及其庋藏图书在英法联军火烧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知春亭
收藏 引用
《集邮博览》2022年 第11期 26-27页
作者:邮海拾贝不详 
中国园林艺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亭台楼阁、廊桥榭舫等则是园林风景中不可或缺的点睛之作。亭通体无墙,四面空灵,其妙处在于用内部的虚空来突出外在的实景,颐和园的知春亭(图1)便是这种设计哲学的代表作。颐和园前身为清漪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颐和园升平署等三所衙署建筑遗存考略
收藏 引用
《北京规划建设》2023年 第6期 191-197页
作者:张维 忻琳 黄钟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北京市文化遗产研究院)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引言,在北京西郊,荟萃着以三山五园为代表的众多清代皇家园林。其中圆明园自雍正朝起历代帝王常驻跸,其地位更超乎诸园之上,实质上已成为仅次于紫禁城的第二政治中枢。因此,清廷在圆明园大宫门外修建了大规模配套衙署,为园居理政提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塑形绘意六载——记“泥人张”第四代传人张锠教授
收藏 引用
《雕塑》2021年 第4期 54-59页
作者:赵健磊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雕塑系 
一、引言"泥人张"彩塑源起自天津,是中国雕塑历史上的重要代表性门类。历经180余载而长盛不衰,技艺传承六代而人才辈出。其第四代传人张锠教授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从教三,不但培养出一大批彩塑艺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不老的传统艺术
收藏 引用
《走向世界》2016年 第41期 76-79页
作者:王雪芃 
放眼山东,滨州的传统民间艺术蔚为大观。滨州剪纸、无棣海瓷、博兴草柳编、泥塑、木版画等独具艺术风格。滨州民风淳朴,人杰地灵,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与工艺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颐和园画中游建筑群历史沿革及造园艺术浅析
收藏 引用
《北京文博文丛》2021年 第4期 31-37页
作者:张颖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 
颐和园的前身清漪园,兴建于乾隆(1750),咸丰十年(1860)被英法联军劫掠、焚毁。光绪(1886)开始重建,并于两后改名颐和园。这座园林秉承乾隆盛世的雄厚财力和当时造园实践技术的成熟,依自然山水之势,因势巧借,移天缩地,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吴昌硕科名考
收藏 引用
《书法赏评》2020年 第5期 55-59页
作者:夏冬波合肥市文化和旅游局 
春节期间欣赏了由上海浦东电视台和东方财经浦东频道播出的《海派艺术巨匠——吴昌硕》(上下集)专题片,为在疫情管控期间平添一抹艺术气息。吴昌硕大师是海派书画艺术之领袖人物,加大宣传很有必要,但在《海派艺术巨匠——吴昌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