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品德与社会"
16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关于品德与社会课程整体建设的几点思考
收藏 引用
《课程.教材.教法》2012年 第12期32卷 35-40页
作者:程振禄吉林省教育学院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这门课程在课程设计、课程内容、教学理念、教学形式上,都发生了许多可喜可贺的变化。但是,经过十余年教学实践的检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项目学习:创建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以《品德与社会》“学会创造”主题学习为例
收藏 引用
《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 第19期 51-54页
作者:匡楷文 周玲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四小学 
项目学习要求学习者围绕一个具体的项目,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在实际体验、探索创新、内化吸收的过程中,以团队为组织形式自主地获得较为完整而具体的知识,形成技能并获得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得以经历真正意义的学习。本文以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品德与社会》教科书编写者的价值取向研究——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社会》(3~6年级2016年版)为例
收藏 引用
《教育科学研究》2017年 第10期 54-60页
作者:李玉蛟 张茂聪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50014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教授250014 
价值取向是教科书的灵魂。教科书编写者被赋予特有编写权,教科书处处都承载着编写者的价值取向,其编写结构体系体现编写者的课程观,具体内容包含了编写者想传递给学生什么价值。运用"频度差异"分析法和文本质性分析法,对人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借助网络平台让平板电脑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展示的工具——首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风靡世界的音乐》教学设计与反思
收藏 引用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4年 第5期 29-33页
作者:薛宝卫中国传媒大学附属小学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首师大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第一单元"不断发展变化的世界"中,第3课《艺术世界的发展与变化》中的第二课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初步了解一些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激发对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品德与社会课《规则在哪里》教学设计与评析
收藏 引用
《黑龙江教育(小学版)》2006年 第11期 31-32页
作者:江南 史立英牡丹江市新荣小学 牡丹江市紫光小学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目标:通过做游戏,让学生明白规则存在的意义;了解与小学生相关的规则,明白生活中处处有规则,人人要自觉遵守;明确规则的重要性,积极探索规则的奥秘;自己遵守规则,见到有不遵守规则的行为要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品德与社会课堂“四段式”教学模式运用初探
收藏 引用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4年 第8期30卷 95-96页
作者:王靖敏吉林市船营区教师进修学校吉林吉林132011 
品德与社会课堂研究中,针对教材使用和教学活动设计,我总结出"四段式"模式,以提高课堂效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品德与社会课堂因多媒体而彰显魅力
收藏 引用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7年 第2期27卷 38-39页
作者:张丽湖北省郧县安阳镇中心学校 
随着科学与教育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教学的主要辅助手段,为教学活动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地表现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最优化创造了条件。恰当地使用电教手段,可以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中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困难与对策
收藏 引用
《学园》2015年 第31期8卷 85-87页
作者:李智勇重庆市北碚区石坝小学校 
在新课改实施中,品德与社会与以往课程不同,更突出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特点,教育过程必须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让学生愉快积极地、有创意地生活。但由于农村小学的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给新课程教学的顺利实施带来了许多不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注重作业设计,深化评价改革——浅谈《品德与社会》作业设计与学生评价结合的探索
收藏 引用
《学周刊(上旬)》2015年 第4期 112-113页
作者:魏长杰福建省南安市眉山中心小学362300 
本文提出了当前《品德与社会》作业设计的意义、作用和存在的问题;把作业设计作为学生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科系列评价量表的重要内容,并着重介绍学科作业设计与学生学业评价结合的具体方法、实施过程和取得成果,总结了不少切实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有效的品德与社会活动设计例析——以“开远市2010年城乡同课异构”活动设计为例
收藏 引用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11年 第6期 89-90页
作者:王秋人开远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其所谓"有效"是指有效果、有成效、有效益,最核心的是学生愿意学、主动学、会学,有效性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大部分的学者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