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品德与社会"
163 条 记 录,以下是51-60 订阅
视图:
排序:
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收藏 引用
《新教师》2015年 第9期 41-42页
作者:易艺萍福建省厦门市江头第三小学 
学校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发现学生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大部分小组长不懂得如何组织小组成员预习、讨论、质疑、汇报等。2.独立学习时,存在小组成员只侧重核对答案的情况,对讨论的问题缺乏认真的设计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轻霜易摧孤草,狂风难毁众林”--品德与社会学科中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收藏 引用
《课堂内外(教师版)(初等教育)》2014年 第10期 6-8页
作者:胡锦祥杭州国泰外语艺术学校浙江杭州310020 
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数量越来越多,受家庭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不少孩子养成了“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的不良习气,个人利益至上,集体主义思想淡漠。本文从开展集体主义思想教育的背景、意义与实践这三个方面,阐述了作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品德与社会学科活动作业设计
收藏 引用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8年 第7期 66-70页
作者:曹永邹上海市长宁区法华镇路第三小学 
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具有丰富的核心素养培育资源,而活动性作业的有效设计和实施则是品社学科更好地承担起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使命的重要路径选择。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品社学科活动作业设计,需要坚持作业导向未来、作业依据的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多元化探索,接轨学生认知思维——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设计
收藏 引用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17年 第8期 83-83页
作者:刘慧江苏徐州市铜山区郑集实验小学 
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重要课程,教师以多种创新设计为手段,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学习体验活动,并在实践中形成切实认知,从而塑造学生高尚人格,丰富社会生活认知.课堂教学设计介入艺术意识,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气氛,对构建高效课堂发挥重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品德与社会课堂上问题设计方式初探
收藏 引用
《中华少年》2017年 第25期 16-16页
作者:丛明旭辽宁省本溪市本溪县草河掌中心学校 
现在的课堂教学改革越来越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那么如何放手给学生,真正让学生驾驭课堂呢?那么课堂上教师对于问题的提出就要问到点子上,问到实处。1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一个高质量的问题,首先必须抓住学生的心理需求,这种需求一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美育的渗透小探
收藏 引用
《才智》2011年 第35期 67-67页
作者:高月新金坛市常胜小学 
美育,即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它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美,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育和德育历来密不可分,传统教育中的"寓教于乐"原则就反映了美育和德育应该是有机统一的。如今的学校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接轨现实 挖掘农村教学优势——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创新设计
收藏 引用
《教育艺术》2017年 第12期 76-76页
作者:曹伟江苏省邳州市占城镇中心小学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塑造学生美好的品德和行为、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为重要任务,所以说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肩负着学生良好道德素质形成的重任。农村较城市来说,教师、家长、学生群体以及环境有很大不同,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有自身特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学习过程数据采集促个性化教学——以品德与社会学科《震惊世界的金字塔》一课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国教师》2017年 第3期 59-60页
作者:任杰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双花园校区 
一、案例背景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要面向儿童的生活实际","让课堂回归生活"。以儿童生活实际为基础,不仅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掌握学生对话题的已有经验与认识,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运用问题教学法,实现品德与社会教学效率最大化
收藏 引用
《学周刊(上旬)》2015年 第8期 139-139页
作者:王桂艳河北省迁安市野鸡坨镇大杨官营完全小学064400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取,而且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提出要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这是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的根本挑战。采用问题教学法,通过在知识的重难点处设计问题,可以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充分利用《品德与社会(生活)》文本中的“留白”
收藏 引用
《教育艺术》2014年 第12期 24-24页
作者:薛权红江苏省如皋市九华镇九华小学 
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文本中有大量的"留白",这些"留白"是学生讨论和思考相关问题的有效资源。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这些"留白"的作用。一、利用"留白"丰富文本文本中的大量"留白",都是编者为学生表情达意、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