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品评标准"
61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浅议书法品评标准之“现代性”
收藏 引用
《书法赏评》2010年 第1期 48-51页
作者:王鹭雅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中国书法的“现代性”肇端于清代中期碑学潮流,及对“二王”经典的质疑和打破。伴随着书法创变的“现代性”的初露端倪,书法品评的“现代性”也呼之欲出。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书法的“现代性”的深度和广度已经明显得到增强。然而书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心达笔自正——韵味无穷的书法品评标准
收藏 引用
《质量与标准化》2014年 第5期 26-28页
作者:五花肉 
昔王逸少工书十五年偏攻"永"字八法,以其八法之势,能通一切。——李阳冰(唐)Wang Xizhi developed eight principles of Chinese"Yong".If you understand the eight principles,you will get good knowledge of Chinese calligra...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以“四格”论古代绘画品评标准对绘画创作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美术大观》2015年 第12期 43-43页
作者:郭玲金陵科技学院 
绘画作为艺术作品,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供人品赏。由于各个时期审美观念的变化与影响,尺度不一的品评标准也随之产生,并反过来作用于绘画创作。中国古代绘画理论中的品评标准,虽然历经了各个时代的变迁,但其中仍有不少值得继承和借鉴之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传统中国画品评标准探讨二十世纪中国画观念纷争
收藏 引用
《明日风尚》2017年 第17期 386-386页
作者:张小进咸阳师范学院 
回顾分析中国画发展历程,不难发现进入二十世纪之后传统中国画几次受到冲击,这使得围绕中国画观念的纷争兴起。那么,如何客观的品评二十世纪中国画观念纷争呢?本文将立足于传统中国画品评标准,着重分析和探讨关于二十世纪中国画观念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隐逸思想对元代画论及品评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湖北社会科学》2014年 第8期 121-123页
作者:祁自敏 王文中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21 
隐逸思想是元代绘画发展的基本底色,也是人文绘画成熟的内在质素。元代画家在重实践的基础上,继承宋代传统,推陈出新,形成了自己绘画理论思想及品评标准,树立了中国人文绘画技法和精神格调的一座高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书法当代标准再讨论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07年 第10期 4-7页
作者:陈传席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和其它门类的艺术一样,书法也需要有相对明确的创作、品评标准标准体现着普遍的价值观,它是艺术家以及公众对艺术所形成的共识。从这一角度出发,不难发现,书法在当代存在着价值标准模糊的现象。这一现象本乎艺术本体而显现。但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荆浩美学思想看现代主义艺术的歧途
收藏 引用
《美术》2002年 第3期 58-59页
作者:张正忠江苏东洲画院 
纵观中国美术史,每一个时代都产生了一批杰出的艺术大师。诸多不同的风格流派之所以能够誉满当代,流传千古,就是因为有这么一个精神的核心:真善美的统一。重新回顾荆浩《笔法记》、历代诸多精辟画论以及建国以来大量健康、向上、激奋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于当代雕塑创作的内心独白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02年 第3期 141-142页
作者:霍守义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1 最近一个时期,中国的雕塑界无疑是活跃的、激进的和富有变化的.从这些年来的雕塑创作现状中我们不难发现,当代雕塑,更确切地说是中国的当代雕塑,不再像以往的那种很专业化的面貌和格局了.雕塑家们在创造着雕塑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改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归根结底是为了提高艺术质量——“当代中国画创作与品评研讨会”综述
收藏 引用
《美术》2003年 第12期 52-54页
作者:李人毅本刊记者 
2003年10月18日由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和杭州西湖名胜区管委会联合主办,杭州唐云艺术馆和杭州市西湖国画艺术研究院共同承办的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作品展在唐云艺术馆开幕,10月19日“当代中国画创作与品评研讨会”在杭州召开。中国画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唐宋书画品评及其双重评价体系的建立
收藏 引用
《美术大观》2019年 第11期 48-51页
作者:徐慧极东南大学 
唐宋品评类书画理论的品第设置有趋向标准科学之势:品评类画论由意象品级品评到画科为纲辅助品评;品评类书论由意象品评品级到书体为纲辅助品评,"书体—(逸)神能妙""画科—(逸)神能妙"双重评价标准体系逐步形成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