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品评标准"
61 条 记 录,以下是51-6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中国画论中的“雅”“俗”之变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08年 第10期 111-111页
作者:彭建华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艺术系 
雅与俗是一对历史性的概念,也是艺术中的一对矛盾。在中国画论中,雅与俗各自有其丰富的内涵,雅有高雅、典雅、清雅、风雅、幽雅、雅逸等意;俗通常包括庸俗、凡俗、恶俗、媚俗、通俗、世俗之意。很显然,在传统的中国画的品评标准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表现与写意——中国现代油画发展的思想理路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13年 第5期 116-116页
作者:关宏臣沈阳大学 
油画在明代就已传人中国,但是中国人真正接受油画并系统学习还是近百年来的事。清代邹一桂曾在《小山画谱》中这样给油画定位:“其所用颜色与笔,与中华绝异。布影由阔而狭,以三角量之。画宫室于墙壁,令人几欲走进。学者能参用一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笔墨当随时代——江源国画作品《朝阳新貌》赏析
收藏 引用
《前线》2012年 第10期 63-63页
“笔墨当随时代”,清初山水画大家石涛提出的这一命题,切中了文学艺术作为上层建筑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发展脉搏。而时代精神或曰时代气息则是艺术作品重要的品评标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发扬黄宾虹的民族气派——谈创造中国气派的美术作品
收藏 引用
《科教文汇》2009年 第23期 265-265页
作者:李浩宇阜阳市文化馆安徽阜阳236000 
黄宾虹是中国几百来才一出的杰出的学者型美术宗师,其笔墨神趣跳出前人的画法圈子,远离千人一面的俗习,意象弥漫着民族时代进取的审美风貌,他的艺术思想和山水画创作,有着鲜明崭新的艺术观点。以“浑厚华滋”作为山水画的最高境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小议功夫在“字”外——书学随谈
收藏 引用
《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年 第4期 38-38页
作者:金旭光陕西教育学院 
书法的严格技艺规范和品评标准,使人易学而难精。治书者总在不断地磨炼功力,才能不断以新而又新的艺术面目示人。学习书法和学习其他艺术一样,有两个前提必不可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绘画教学中的“气韵”问题
收藏 引用
《河南教育(教师教育)(下)》2008年 第6期 38-38页
作者:俞红洛阳师范学院 
“气韵”这一概念是南北朝北齐画家、评论家谢赫提出来的。他在其所著《古画品录》一书中提出绘画品评标准的“六法”中,把“气韵生动”列为绘画“六法”之首.使气韵自南北朝齐梁时期至今的1400年间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核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秋趣》赏析
收藏 引用
《艺术市场》2021年 第10期 2-2页
作者:王西洲中国美术家协会 西安中国画院艺术部 长安国画院 
中国画的品鉴,自有其门径。这其中,感觉虽然很重要,但绝非仅靠"感觉"二字即可笼统概括。即使在感觉之间,亦有专业之分、高下之别。而王西洲的《秋趣》带给观众的,除了感觉之外,更有切实直观的品评标准,在于"对比"&q...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菊花石的品评
收藏 引用
《花木盆景(下半月)》2002年 第11期 40-40页
作者:余德忠 
一方上品的菊花石必须具备以下几条标准:'天然、完整、质朴、象形、如诗、如画、如塑、四维立体。'天然。纯天然生成,没有一点人工痕迹。天然是奇石的生命,奇就奇在自然界竟有如此稀罕之物?如果是打凿研磨而成就属于工艺品,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当前中国画创作的发展态势及其品评问题
收藏 引用
《国画家》2004年 第1期 11-11页
作者:毕建勋 
学者们喜欢对事物进行分类。许多研究中国画的学者也常常给中国画分类。不过,当学者们试图对当前中国画创作态势进行分类的时候,他们可能会遭遇到困惑,因为当前中国画的创作及发展态势很难用分类的方式进行描述。中国画的发展已经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画幅灵动景常新——李玉秋国画探索印象
收藏 引用
《东北之窗》2017年 第23期 56-56页
作者:贺传峰 
这两年里,长海县委组织部干部李玉秋的国画作品脱颖而出,在省、市刊物上发表几十幅,获得很好的社会反响。玉秋在海岛上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国嘶艺术实属不易,两年来他的作品长进了许多。画如其人,他的画质朴中透着睿智,不张扬而平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