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哈桑"
2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哈桑·马俊中阿纯手工剪纸作品欣赏
收藏 引用
《丝绸之路》2017年 第6期 F0002-F0002,F0003页
作者:哈桑·马俊中国文艺家协会兰州分会 中国书画研究院 河南民族书画院 
哈桑·马俊,回族,祖籍甘肃广河,工艺美术大师,现为中国民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家协会兰州分会会长,中国书画研究院研究员,河北、河南、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评为省级一级工艺美术家,河南民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
收藏 引用
《现代国际关系》1992年 第3期 52-56,42页
作者:李荣 
在非洲和阿拉伯世界声望颇高的摩洛哥君主哈桑二世执政31年来,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运筹帷幄,纵横捭阖,在维护民族独立、稳定政局、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方面,都表现出了不向凡响的政治才能和领导艺术。基辛格曾作过这样的赞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哈桑·图拉比与苏丹的伊斯兰化
收藏 引用
《西亚非洲》2010年 第1期 74-78页
作者:王联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场政治伊斯兰运动开始在苏丹蔓延。最初,它仅被视为试图回到伊斯兰基本教义的宗教复兴运动,以便与西方引进的现代技术革新相抗衡。尽管伊斯兰主义者只占苏丹人口的很小部分,但是这些纪律严明、情绪高涨、经费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桑塔格与哈桑的“静默”艺术观之比较
收藏 引用
《党政干部学刊》2016年 第12期 76-80页
作者:李霞南京晓庄学院江苏南京210017 
面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激进的先锋实验艺术,桑塔格和哈桑二人同时发现了新艺术中出现的一种新特征,并将之命名为"静默"。究竟艺术为何趋向静默、静默的艺术手段有哪些、静默艺术的定位和发展趋势又是什么,探讨这些问题一方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重构哈桑的后现代主义批评
收藏 引用
《中国图书评论》2018年 第8期41卷 38-49页
作者:周计武南京大学艺术学院 
美国学者伊哈布·哈桑(Ihab Hassan)之所以在美国被称为"后现代主义之父",是因为他从文学批评的经验出发,敏锐地感知、命名并率先对后现代转向(Postmodern Turn)与后现代主义批评进行了理论化的尝试。其著作从《肢解俄耳甫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杂谈伊哈桑·阿卜杜·库杜斯的《蝙蝠窝》
收藏 引用
《阿拉伯世界研究》1993年 第2期 6-9页
作者:周文巨 
哈桑·阿卜杜·库杜斯是埃及和阿拉伯现代最有名的文学家之一.他1919年1月1日生于开罗一个艺术、政治气氛十分浓厚的家庭,1942年毕业于法学院,当过律师和新闻记者,60年代和70年代曾先后担任过《鲁兹·尤素夫》杂志、《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追风筝的人》中哈桑的人格结构解析
收藏 引用
《长沙大学学报》2018年 第3期32卷 97-99页
作者:赵芳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山西太原030031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创作的第一部小说,主人公阿米尔和哈桑之间展开了一段有关友情、亲情、背叛和救赎的故事。在整部小说中,哈桑的人格结构显现出不平衡性——为环境所制约而深深压抑的本我,为了生存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后现代主义小说的艺术世界——简评《美国后现代派小说论》
收藏 引用
《当代外国文学》2005年 第1期26卷 171-173页
作者:王育平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近些年来,后现代主义成为世界范围内文化文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根据著名后现代主义理论家伊哈布·哈桑(Ihab Hassan)的说法,"后现代"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①,作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后现代主义思潮则滥觞于20世纪60...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孟加拉国美术掠影
收藏 引用
《美术》1993年 第10期 88-90,79页
作者:左良 刘绍昆 
1991年12月11日至25日,应孟加拉国艺术院的邀请,由左良任团长,刘绍昆,桑维新为团员的中国美术家代表团对孟加拉国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友好访问。该国美术的发展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至今,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在那里我们受到该国文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电影《追风筝的人》的象征美学向度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2018年 第6期 147-149页
作者:刘学 耿小博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河北大学艺术学院 
电影《追风筝的人》为观众描绘出一幅视野宏大、震撼人心的图景,具有很强的代入感。本文试从象征主义美学思想的角度对影片进行解读,阐述影片中主要人物、具体物象和环境色彩的美学意义,分析其如何通过象征、隐喻等手法来塑造质感的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