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嘎仙洞"
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嘎仙洞石室祝文》刊刻目的述论
收藏 引用
《书法》2022年 第3期 78-81页
作者:杨文宾不详 
发现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的《嘎仙洞石室祝文》在发现伊始即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它对北魏的发祥地、北魏史的考察、书体的演变都有着巨大意义。名为祭祀的"祝文",实则在祭祖的同时隐含着对该地区所属权的宣示。本文通过梳理相...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嘎仙洞石室祝文与东汉刑徒砖的相同之处
收藏 引用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22年 第3期30卷 46-49,83页
作者:杨文宾呼伦贝尔学院美术学院内蒙古海拉尔021008 
文章从书刻者、书体归属、文字应用、艺术性、价值等五个方面,运用文献考证与考古发掘相结合的“二重证据法”,试论述嘎仙洞石室祝文与东汉刑徒砖的诸多相同之处,以期对二者有进一步的认识,对书法史中“官书”与“俗书”的发展例证有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兴安岭嘎仙洞拓跋摩崖祝文书法艺术初探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1999年 第8期 54-59页
作者:栾继生 
一九八○年七月三十日,在大兴安岭嘎仙洞发现了拓跋魏摩崖祝文(以下简称《祝文》)。《祝文》的文献价值早已为学者所公认,其书法艺术价值也应引起书家足够的重视。一鲜卑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公元三八六年,鲜卑拓跋部道武帝拓跋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嘎仙洞石室祝文》石刻看北魏初期与汉文化的融合
收藏 引用
《大学书法》2022年 第2期 78-81页
作者:杨文宾呼伦贝尔学院美术学院 
拓跋部原“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经历两次迁徙后,建立北魏王朝。立国之初,在保持本民族部分习俗的同时,广泛吸收汉文化,刊刻于太平真君四年(443)的《嘎仙洞石室祝文》即其与汉文化融合的表征之一。本文通过胪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嘎仙洞“先帝旧墟”辨析
收藏 引用
《新华文摘》2021年 第10期 74-75页
作者:李秀莲齐齐哈尔大学嫩江流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1980年7月,考古人员在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大兴安岭上一个名叫嘎仙洞的地方,发现了《魏书·乌洛侯传》记载的“先帝旧墟”与“祝文”。“祝文”19行,201个刻字。“祝文”在艺术层面,活现了刀笔古拙的魏书之风;在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北魏:从“石室旧墟”嘎仙洞到洛阳城
收藏 引用
《黄河.黄土.黄种人》2016年 第1X期 55-58页
作者:石圭平新华社内蒙古分社 
据《魏书》记载,由鲜卑族人创立的北魏王朝,他们的祖先住在北方的一个山里,但确切的位置书里并没有记载。因此,北魏的祖先究竟住在哪里,成了千古之谜。长期以来,相关的考古工作者多次考察,未有所获。19世纪后期,先后有日本、加拿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兴安岭嘎仙洞北魏石室祝文琐谈
收藏 引用
《黑龙江史志》2004年 第4期 45-47页
作者:栾继生哈尔滨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1980年7月30日,在大兴安岭嘎仙洞中,发现了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太平真君四年(公元443年)所刻的摩崖祝文(以下简称《祝文》).它是现在所知龙江西部最早的刻石,具有重要的史料文献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以下略言数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多元文化,全景展现——评纪录片《龙之江》
收藏 引用
《青年记者》2016年 第8期 80-81页
作者:朱旭辉绥化学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 
纪录片作为真实记录与记录真实的重要艺术样式,在记录真实生活,展现人间情感;记录历史,展现历史风貌等方面有着其他艺术样式无可比拟的优势。中国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不同的是中国各地在整体上传承中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