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四击头"
2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韵律念法及打乐总谱设计——关于戏曲打乐总谱设计的管见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1994年 第4期15卷 86-89页
作者:穆文义 
戏曲打乐的传统学习方法是口传心授,后来产生了汉宇谱.1958年第一次出现了用代音谱号的正式出版资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戏剧表演的筋骨 铿锵节奏的律动——京剧打乐的戏剧功能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2016年 第10期 80-86页
作者:邹德旺中国戏曲学院 
在世界戏剧三大体系之中,中国的戏曲占有一席之地。京剧是中国戏曲艺术的杰出代表。京剧源自于多种戏曲艺术,它博采众长、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是一种博大精深的综合舞台表演艺术。音乐是京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京剧的半壁江山。京剧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和《罗成》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1993年 第3期14卷 35-37页
作者:朱福侠 
《罗成》一剧是我师父——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叶盛兰老先生的拿手好戏,早在五十年代就蜚声全国了。由于我自幼酷爱小生这一行当,特别是看了师父的《罗成叫关》一折后,罗成这一艺术形象,便深深刻印在我的脑海之中了。但由于自己从小学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向王金璐老师学习《长坂坡》的体会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1992年 第4期13卷 25-26页
作者:张宏伟表演系91级青进班 
中国戏曲艺术,以她高超的技艺,将歌、舞、技、戏巧妙地溶为一体。程式,就象细胞渗透在人体的各个组织里一样,它渗透戏曲艺术的各个部分。中国戏曲特别讲究表演上的形式美。在我向王金璐老师学习京剧传统剧目《长坂坡》中,有了进一步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京剧武旦“打出手”特技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1994年 第2期15卷 51-55页
作者:谯翠蓉 
唱念做打是中国戏曲艺术的基本表演手段。“打出手”则是戏曲武打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属武旦行当中一种特技的武打形式,也是一个武旦演员必须要学习和掌握的基本技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深进去,还要刻一下”——谈雷保春的角色创造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1989年 第1期10卷 71-72页
作者:朱行言 
记得有一位前辈艺术家说过:“作为一个演员,你不但要深入角色,还要在那深处再刻一下。”这句话说得绝妙,如同一首好诗再经推敲定能提炼出惊人的警句,画家在龙的首部着意点染便能活现出龙的眼睛,演员如果能在这“再刻一下”上下一番功夫...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京剧《八大锤》武打的改革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1993年 第4期14卷 27-32页
作者:曲咏春 
京剧表演中的武戏在唱、念、做,打的表演中,多侧重于以武打和技巧等表演程式去展现剧情和剧中人物。这些武打是有许多套路和表演程式的。在学生学戏时期,必须牢牢地学好这些套路和表演程式,要学得扎实、规范、娴熟。而到了演员时期,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谈马派名剧《青风亭》的表演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1991年 第10期 52-56页
作者:王和霖 
《青风亭》是我的老师马连良先生的代表作。他生前对此剧进行了精心的艺术加工,使之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1934年我在北平中华戏曲专科职业学校,由焦菊隐校长介绍拜马连良先生为师。由于当时马先生演出特别忙,学校请蔡荣贵先生(蔡也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戏曲筋斗的产生与形成(下)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1989年 第1期10卷 101-104页
作者:顾兆璋上海市戏曲学校 
(2)形与美的结合。这里的“形”是指筋斗翻起的形象,“美”是舞台美术的简称。概括地讲:戏曲筋斗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形与美的结合。这种结合的产生是随着清末以来,戏曲的服饰、化妆、道具等舞美艺术的改革而形成的。齐如山《中国剧之组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观谭元寿演《定军山》有感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1989年 第5期 24-25页
作者:刘世勋 
去岁,承元寿契弟相邀,于长安大戏院聆赏了他主演的《定军山》,深感其再了谭门风范,令人欣慰! 谭派是以外露朴拙而内含俏劲为其特具感人的艺术魅力,与马派的飘逸潇洒、表里浑然的表演风格有所不同;所谓:古朴无琢迹,形神蕴深功。是新老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