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四功五法"
124 条 记 录,以下是41-50 订阅
视图:
排序:
川剧小生“魏派”传人魏益新
收藏 引用
川戏剧》1996年 第1期 26-27页
作者:小元 
川剧小生“魏派”传人魏益新小元川剧艺术,素以"三小"见重,所谓"三小",即小生,小旦,小丑是也。回顾川剧各历史阶段生,旦、净、丑各行皆有杰出的艺术家,而川剧的发源地成都则以小生行为观众所熟知又至今不忘者,首推"三庆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程式运用中的几个问题
收藏 引用
川戏剧》1991年 第3期 36-39,72页
作者:陈国礼 
戏曲艺术有个最显著的特点:时空的超脱性、形式的综合性,虚实的结合性、手段的程式性。那么其中最能区别于其它艺术门类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这个“程式性”了。通常把舞台行动划分为三条线,作为事体、人物、情节发展的依据,即行动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迷失与悖离:对中国语境下“铃木训练”接受向度的反思
收藏 引用
《戏剧艺术》2016年 第5期 88-95页
作者:库慧君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 
铃木忠志"足的文"在提示演员"悬置"一切关于"足"本身的以及与"足"相关的前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演员对"足"部可能的表现性加以关注。"足的文"之所以能够赢得欧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观谭元寿演《定军山》有感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1989年 第5期 24-25页
作者:刘世勋 
去岁,承元寿契弟相邀,于长安大戏院聆赏了他主演的《定军山》,深感其再了谭门风范,令人欣慰! 谭派是以外露朴拙而内含俏劲为其特具感人的艺术魅力,与马派的飘逸潇洒、表里浑然的表演风格有所不同;所谓:古朴无琢迹,形神蕴深。是新老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荒唐宝玉》不荒唐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1990年 第6期 54-55页
作者:丛肇桓 
最近看了龙江剧《荒唐宝玉》后,真有一种馋嘴饿汉突然得到一顿丰盛美餐之感。而且这席上既有醇香浓郁的龙江美酒,又有鲜嫩可口的珍馐佳肴,还有北国高粱米饭的清香气息……它极大地填充了我近期艺术欣赏欲望的空缺。我看过几种《红楼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京剧丑角教学的合理设置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2008年 第2期29卷 112-114,100页
作者:孔祥仁中国戏曲学院附中讲师 
""、""是戏曲表演的重要表现手段,是戏曲教学中最基础和最根本的环节。文章从唱、念、做等方面,分别探讨了戏曲丑行教学的特点以及针对这些特点的相应教学设置和教学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谈戏曲电视剧镜头语言对表演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当代电视》2015年 第5期 38-40页
作者:李丽河南电视台新媒体部 
戏曲是一种以表演为中心的,经过千百年民族文化积淀,以高度浓缩、洗练的程式化为主要表现形态的传统艺术形式。从美学特质来看,它以虚拟、写意为特征,在刻画人物时运用唱、念、做、打等综合手段,既要得其人物状貌,又要兼移其神气,力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于戏曲艺术的传统与革新
收藏 引用
川戏剧》2016年 第1期 13-16页
作者:康保成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维持传统与改革创新的矛盾永远贯穿于人类发展的进程之中。如果把这二者对立起来的话,就会发现人们总是纠结在这二者之间,首鼠两端,进退失据。戏曲也是如此。“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一一这是差不多人人认同、放之海而皆准的真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叮咯咙咚呛》看戏曲艺术推广的真人秀尝试
收藏 引用
《当代电视》2015年 第6期 7-8页
作者:韦小波浙江传媒学院 
传统戏曲在当下多元、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中,因其专业性和程式性,越来越受制于其传播的局限性,与社会也变得落落寡合。而各种致力于推广戏曲的电视节目也愈像是精致的盆景,美则美矣,却只适合远观,难以激起传播效应。《叮咯咙咚呛》是中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戏曲表演三虑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19年 第2期 7-10页
作者:傅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中国戏曲学院学术委员会 
20世纪初以来,戏曲美学一直面临外来戏剧观念冲击,舞台表演手出现了许多新的演变。这些变化当然并非一无是处,但是也并非全都合乎情理。尤其是当各种新的手背离了戏曲的基本规律,明显破坏了戏曲美学原则,就需要倍加警惕。这里谈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