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国民党"
62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国民党党营电影(1945—1949)的发生逻辑与悖论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2022年 第12期 80-86页
作者:刘磊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战后国民党党营电影的发生逻辑根源于战后将行“宪政”体制的重大国家变革,政治、经济的内外合因迫使国民党电影事业进行了企业化改组并肩负起“牟利”与“传播意识形态”的两大任务。然而,国民党独裁的统治本质与“宪政”时期“还政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决战》“国民党统帅部”导演回顾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1992年 第3期 33-40页
作者:翟俊杰 
这是一场硬仗,一场相当艰难的硬仗。一个电影工作者在其艺术生涯中能赶上拍如此一部大片,机会不是很多的。已经成为过去的日日夜夜,那甘甜、那苦涩、那“冲锋”、那“负伤”,甚至突袭而来的一阵悸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三十年代初期的国民党电影检查制度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1997年 第3期 60-66页
作者:汪朝光 
三十年代初期的国民党电影检查制度汪朝光电影检查制度是电影文化发展过程中引人注目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电影的直观性、形象性及其时空扩展的无限性,银幕形象较之其它种文艺形式更易影响受众,从而也就更易引起社会关注,而这种关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国民党军队政工的发展历程及其痼疾(1924-1949)——兼与中共军队相比较
收藏 引用
《党史研究与教学》2010年 第4期 81-88页
作者:卢毅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教授北京100091 
大革命时期,国民革命军实行党代表制度,极大地推动了北伐战争的顺利发展。国共合作破裂后,党代表制无形废止,国民党军队政工从此一蹶不振。在此期间,蒋介石曾经尝试建立一系列政工机构,但大多形同虚设、有名无实。抗战时期虽经由改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国民党从“革命”转向执政的多重困境——基于《王子壮日记》的观察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2016年 第8期 131-143页
作者:蒋宝麟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王子壮曾长期担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亦有国民政府部会任职的经历。他留存的《王子壮日记》为考察国民党"党国"体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通过对王子壮个人经历及其所见、所闻和所思的考察,可以发现国民党"革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国民党统治时期自由主义法治思潮初探
收藏 引用
《浙江学刊》2003年 第5期 22-28页
作者:石毕凡浙江大学法学院 
国民党统治时期自由主义法治思潮以当时的民主宪政运动为背景 ,以中间党派及自由知识分子为主体 ,其目标是通过议会主导的权力分立的政体设计 ,培育国人的法治观念与习惯 ,以达到制约政府权力、保障人民基本权利的法治之境。笔者以为 ,...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析国民党官营电影与抗战宣传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2018年 第3期 106-109页
作者:李华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100082 
抗战爆发后,国民党为充分发挥电影的宣传功能,在加强对电影事业的领导,扩充、改组和新建官营电影机构的同时,明确战时电影事业的指导方针,并组织电影工作者探索抗战电影的创作规律。"中制""中电"等官营电影机构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抗战胜利前后中共对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态度的变化
收藏 引用
《抗日战争研究》2012年 第2期 22-32页
作者:张太原 于宝中共中央党校党史部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大会问题的讨论和参与,是中共试图在国民党的话语系统里进行合法斗争的一部分。中共对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的态度,经历了要求修改国民大会法规、取消旧国大代表实行普选和斥之以"伪"三个阶段。其中充分表现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的经济宣传方针
收藏 引用
《新闻爱好者》2011年 第22期 120-121页
作者:沈毅北京工商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高度重视对经济形势的宣传和引导,诋毁中共土改运动,推卸经济恶化的责任,欺骗中外舆论,并搜集信息,分析、研判中共广播宣传工作。国民党的最终溃败证明,新闻规律是不能违背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国民党党营企业所有权问题(1945-1949)
收藏 引用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 第6期44卷 757-763页
作者:孔祥增f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焦作454000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以组织的力量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兴办各类企业,力求以企业的经营利润作为宪政体制下党务经费的主要来源。这些统由国民党投资创设、经营管理的企业,是为国民党党营企业。国民党拥有党营企业无可置疑的所有权。党营企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